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
会写。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生字、多音字所在词语、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认识6个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Tag内容描述:<p>1、灰雀教学设计之3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第一课时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p><p>2、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p><p>3、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景。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p><p>4、三语导学稿 5、山 雀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课前预习(一)标一标1、 给课后的会认字标上拼音。2、 在课文中用圆圈标出生词。(生字、多音字所在词语、四字词语或成语)3、 标出自然段。(2) 读一读1、 勾画的生词读3遍。2、 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要求读通顺,不错字、添字、掉字。(3) 查一查1、生字读什么,口头组词2个以上,怎么记住一类字的字形,多音字还有哪些读音?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重点或不懂的词语,并把意思写在书中相应的地方。3、通过互联网、书籍等了解关于山雀的相关知识。(4) 想一。</p><p>5、灰雀教学设计之3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第一课时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p><p>6、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内阅读。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这段话通过对 、 、 生动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原野 的特点。3对“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心像榛树叶一样红。B人们看到粮食成熟了,丰收了,心里十分高兴。C原野景色秀美,人们特别高兴。二、课外阅读。最。</p><p>7、灰雀教学设计之2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p><p>8、灰雀教学设计之1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p><p>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新人教版【说教材】一、教学内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p><p>10、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p><p>1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p><p>12、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p><p>13、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比喻句。3.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生齐读。2.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3.。</p><p>1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汉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规则、排列”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景,读出欣赏、喜爱的情感。3.感受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能仿照课文写一写身边的美景,培养写日记的习惯。4.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会写比喻句。教学重点:1.认识6个汉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规则、排列”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2.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景,读出欣赏、喜爱的情。</p><p>15、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p><p>16、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p><p>17、5北大荒的秋天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文起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只一句话,干净利落。接着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的景色:先写天空,写天空的云;次写小河,写小河的清澈;再写原野,写原野的热闹。然后用一句俗语“大豆摇铃千里金”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呼应开头,赞美北大荒的秋天。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展现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副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读之令人神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句段。2.初步学。</p><p>18、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内阅读。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这段话通过对 、 、 生动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原野 的特点。3对“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心像榛树叶一样红。B人们看到粮食成熟了,丰收了,心里十分高兴。C原野景色秀美,人们特别高兴。二、课外阅读。最。</p><p>19、列宁吃墨水瓶1895年12月,列宁和其他一些革命同志被捕了,关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列宁在这所监狱里足足呆了14个月。列宁被关在一间又狭小又肮脏的单人牢房。里面黑洞洞的,只有高处一个小小的窗口可以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地上放有一张铁床,还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有的人处在这样境遇里可能会整天的愁闷和痛苦,可是列宁却整天在工作。列宁决定要写一本书。怎么办呢?监狱里只准看书不准写书,而且写书也没有纸张,没有铅笔,更没有钢笔和墨水什么都没有!有一天,他正站在那里思索这件事,家里人送书来了。</p><p>20、灰雀学习本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我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