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 人民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Tag内容描述:<p>1、政治上,政权巩固,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上,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农业国,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知识追溯,1.三大改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2.三大改造完成后,当时中国的国情是怎么样的?,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中共八大的召开,2、1958年,中共中央确定并颁布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1959年到1961年,我国。</p><p>2、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 2013 年晋级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4 级高一招收 10 个班,包括两个重点班和一个艺术班。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p><p>3、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解析考点1】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的过程。 (1)1953年,提出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工业化的主张。 (2)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独 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 全面展开。 (3)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从1953年开 始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试办农业合作社;掀起了兴办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手工业:试办手工业合作社。</p><p>4、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p><p>5、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师用书 人民版 时空坐标专题主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步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p><p>6、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专题叙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历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 段。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阶段 (1949-1978年):这一阶段包括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在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 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伟大的历。</p><p>7、一、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119531976年的成功探索 措施时间时间背景概况结结果 “一五” 计计划 1953 1957年 经济经济 恢复重工业业 为为工业业化 奠定初步 基础础 社会主义义 三大改造 1953 1956年 工业业化起 步,过过渡 路线线提出 国家对农对农 、工、商 进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义 公有制 基本确立 和平赎买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 措施时间时间背景概况结结果 中共八大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义制 度建立 我国主要矛 盾和任务务 探索成功 八字方针针1960年 三年经济经济 困难难 ,纠纠正“左” 的错误错误。</p><p>8、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历史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课前预习了解二、 课内探究学习三、 课后巩固提升二、 教学课题1、知识目标: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英模人物。2、能力目标:通过对经济建设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树立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指导学生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及经验教训,培养其正确认识和借鉴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p><p>9、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与教训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并同德国签订了 ,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布列斯特和约 (2)协约国帝国主义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向 苏俄进攻,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 (3)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领土落入敌手, 并失去了主要粮食产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急。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方面:实行 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 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p><p>10、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专题七 整体感知2 知识梳理3 合作探究4 拓展深化5 随堂演练6 强化作业 7 情境导入1 情 境 导 入 19201922年,瞿秋白在苏俄留学,在采访 考察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新经济政策对于社 会实际生活带来的变化。“回忆二三月间,我 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 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中国茶是请客的佳 味。现在丰富得多了”他高度评价了新经 济政策对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伟大功绩。他指出:“工农政府从实行新经济 政策以来国内经济生活都因自由。</p><p>11、课时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分析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和艰难性。2.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危机,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特点。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2。</p><p>12、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8开封一模)“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来源于(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诞生C抗日战争 D新中国成立2(2019改编题)面对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蒋介石发出“清党”通缉令,汪精卫更是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B共产党人和革。</p><p>13、考点强化练17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入社年画,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B.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土地改革运动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材料的主旨是入社的问题,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材料不能反映工农业生产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入社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p><p>14、第21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要求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提示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15、36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人民版一、选择题1金冲及等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记述:“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一个是国民经济任务的提前完成;另一个是工商业产值中国营产值超过了私营产值;再一个是农村中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起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B完成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C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D为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供了依据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国民经济恢复的良好成绩,这使中国加快了向社。</p><p>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 点 清 单,复习本专题应该把握: 一条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两个时期:一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1949-1976年),这一时期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