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

诵读理解诗歌 能力目标。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画面 2.学习多角度理解诗歌 3.理解。《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情感。诗歌鉴赏步骤。二、诗歌鉴赏之。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Tag内容描述:<p>1、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诵读理解诗歌 能力目标: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画面 2.学习多角度理解诗歌 3.理解“悬想法”婉曲传情达意之妙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感情,关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标志着五言诗歌已经成熟。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第一步:诵读疏通感受,诵读,通译,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p><p>2、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文选封面,文选书影,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p><p>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学习目标,1.从写景、抒情、练字方面赏析诗歌 2.掌握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情感。,诗歌鉴赏步骤,一、读顺畅,通大意,二、诗歌鉴赏之“四抓”,三、品读诗歌,四、实战演练,五、背诵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一.读顺畅,通大意,渡过江去采摘芙蓉,生有兰花的沼泽长有许多芳香的花草。 采摘芙蓉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回过头来遥望故乡啊,回家之路漫漫又无边无际。 相思情。</p><p>4、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卢照邻),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白居易),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涉江采芙蓉,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p><p>5、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本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对家乡亲人/妻子的思念,再读诗歌,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思念亲人的感情的?,采芙蓉遗“所思”/“同心”,采花折柳,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赠情人、亲人或者友人古人传情的常用方式,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三读诗歌,诗歌的前四句主要描写了什么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芙蓉、兰泽、芳草 营造了一种 高洁、清幽的意境 塑造了一个雅洁的人物形象 烘托了感情的美好、高洁,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p><p>6、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它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p>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相关PPT文档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
《涉江采芙蓉》全校公开课课件.ppt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用.ppt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上课课件.ppt
《涉江采芙蓉优秀》PPT课件.ppt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