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起急。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护理常规)护理常规 概念概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既往也称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护理常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既往也称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流行性出血热 EHF。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Tag内容描述:<p>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旭 摘要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起急,病死率高,易造成肾、 心、肝多脏器损害,为提高这类患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增加 舒适感。方法:对 55 例 HFRS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 55 例患者,2 例患者因多功能器官衰竭死亡,53 例治愈出院,出院后无后遗症。 且缩短了病程,增加了舒适感。结论:正确的健康行为与饮食指导是疾病康复的 基础,恰当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是配合治疗,护理的前提,熟 练掌握各期临床特点,及时。</p><p>2、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病科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1 疾病简史 19311942年在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 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出血 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 血性斑疹伤寒”等。以发生地点命名为“二道 岗热”、“孙吴热”、“虎林热”、“黑河病”、 “间岛热”。 1941年据日本军队报告,在出兵中国东北的 百万日军中,约有万人患出血热,病死率高 达30%。 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 病,统称为“。</p><p>3、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流行性出血热 EHF,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啮齿动物携带和传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3,病原学(pathogen),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genus) 统称汉坦病毒(Hantaviruses, HV),4,病毒电镜图 及模式图,直径78210nm,平均122nm,5,病原学(pathogen),能在人和多种动物细胞中培养和繁殖: 小白鼠乳鼠,黑线姬鼠,大白鼠,地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