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升华与凝华教案

l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l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过程和方法 l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与凝华教案Tag内容描述:<p>1、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l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l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l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和方法l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重、难点:1、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 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p><p>2、2013年物理全攻略复习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聊城)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早晨,麦田里白雪消融 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 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2(2010中考变式题)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3(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p><p>3、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了解冰箱的制冷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p><p>4、升华和凝华教学目的:1了解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了解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学方法: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某同学要亲自做雪糕,他将调制好的雪糕液倒入雪糕盒,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过一段时间后,他取出固体雪糕,正准备美美的吃上一口,讨厌的电话铃响了,他只好把雪糕放在杯子里去接电话终于可以吃雪糕了,可是,杯子里的雪糕变成了液体,杯子外面还有一滩水再看看桌子上调制雪糕液的碗,由于没洗,也变干了.问:1、上面这段话。</p><p>5、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观察实验,认识物态变化,形成观察、分析、对比、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引课设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可以相互转变,那么,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转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碘)若要使固态碘变成气态,气态碘变成固态碘,有何办法呢?教师介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把碘加热,在烧杯的。</p><p>6、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p><p>7、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2. 理解霜的形成过程及凝华是放热现象。3. 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1. 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2. 举出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p><p>8、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了解冰箱的制冷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p><p>9、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2. 理解霜的形成过程及凝华是放热现象。3. 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1. 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2. 举出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p><p>10、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方法: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试管 烧杯 冷水 热水 固态的碘(共25组)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以及吸热、放热过程。设计思路:“温固而知新”。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p><p>11、升华和凝华课前复习:1.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熔化要 热。 2.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凝固要 热。3.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汽化,汽化要 热。 4.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液化,液化要 热。 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解释简单现象自主学习:升华和凝华物态的变化并不总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或者气态、液态、固态的顺序进行,有的时候,有些物体的物态变化也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进行。在热学上,物体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叫做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叫做凝华。升华或凝华现象,。</p><p>12、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 放热 了解冰箱的制冷原理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p><p>13、升华与凝华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2 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难点 1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2 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p><p>14、12 4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 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p><p>15、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 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讨论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p>
【升华与凝华教案】相关DOC文档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 (新版)沪科版.doc
七年级科学上册4.7升华与凝华1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7升华与凝华2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12.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沪科版.docx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新版沪科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新版沪科版.docx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2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4
九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 (新版)沪科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