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09年11月 《考试大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B.郡中连旱二年。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Tag内容描述:<p>1、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09年11月 考试大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考 查的实词不会超出新课标语文教材;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 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 义。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 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 况,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考纲解读 近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常采用选 择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方式: (1)选择正确的。</p><p>2、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规律总结】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p><p>3、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 【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三,从文章的体裁。</p><p>4、难点18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难点磁场选文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p><p>5、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弹歌吴越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弹(dn)歌,据说是远古时代的一首歌谣。歌谣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1)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歌谣以极其精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原始人群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答案(1)砍断那粗大的竹竿,用弓弦接好两头;弹射出弹丸快如飞,去捕猎那禽鸟走兽。(2)制造弹弓狩猎(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p><p>6、理解常见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一、解释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1(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然后得一夕安寝(3)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6)越国以鄙远(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答案(1)动词,吝惜(2)形容词,安稳、安逸(3)动词,覆盖(4)通“背”,违背(5)根,这里指树干(6)边境,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使作为边境(7)兵器(8)担心,忧虑(9)看清楚(10)动词,上朝,朝见2(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p><p>7、古诗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下列各句对“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高兴)B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发动)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产生)D每览此人兴戚之由 (发生)E兴尽悲来 (兴致)2下列各句中“请”字用法相同的是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王好战,请以战喻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A BC D3下面加点字,解释为动词“说话”或“说”的意思的一项是 王笑而不言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讽诗、书百家之言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p><p>8、贵州省兴仁一中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资料: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下列各句对“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高兴) B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发动)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产生) D每览此人兴戚之由 (发生)E兴尽悲来 (兴致)2下列各句中“请”字用法相同的是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王好战,请以战喻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A B C D3下面加点字,解释为动词“说话”或“说”的意思的一项是 王笑而不言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讽诗、书百家。</p><p>9、欢迎登录中学语文在线http:/dzzgx.my163.com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专题训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9)1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1)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2)秦王不悦(3)后虽小差,犹尚歹奄 。(4)逝将去女,适彼乐土。(5)距关,勿内诸侯。(6)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8)君子生非异也。(9)疏条交映,有时见曰。(10)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被坚执锐,伐。</p><p>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师讲解免费下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测试题2【例1】(2004年全国卷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 请:向神灵祈求。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答案】D【解析】D项中,从语境“行旅不至”来看,“行旅”应为名词,作主语,可译为旅客、出行的人,在这里的语境意思是专指出外的商人。“不至”,应为动词,作谓语。而选项中翻译为动词“旅行,游览”是不。</p><p>1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师讲解免费下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测试题41(2004年北京卷第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C.尽用市药 市:买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答案】D【解析】A项中的“数”为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项中的“除”在文中是官吏制度术语,意思是“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中有“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同时,代入语境,解释合理。C项中“市”意思是“购买”。D中的“两”的含义虽然在课内没有出现过,但依据语境可以推知其错误,从而得。</p><p>12、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师讲解免费下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测试题31(2004年全国卷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答案】D【解析】D项说朝廷欲革岭南刺史黩货之弊,因为“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前后刺史皆多黩货”。也就是说广州地产奇珍异宝,仅仅一箧宝物就可以让后世几代人享用不尽。这里的“资”应是“资助”“供给”之意,释为“积。</p><p>13、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09年11月,考试大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考查的实词不会超出新课标语文教材;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纲解读,近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常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方式: (1)选择正确的解释(意。</p><p>14、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师讲解免费下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测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出嫁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依照C.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旅:共同D.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旌:表扬(B“按”固然有依照、控制、抑止、考察、巡视等引申的义项,但在“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的语境中,应释作“查究”方可与前文的“请于朝”和后文的“诛五人”相应,从而切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然谋臣与。</p><p>15、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简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常见实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是:(1)大纲规定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又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到的文言实词,特别是语文课本课后练习题目中强调的实词。“在文中”,即指语境,这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从近几年的考题看,虽然有的实词是课本中尚未出现的,但都是可以通过整体语境推断来理解其含义的。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