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寡助课件
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 被尊为 亚圣 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失道寡助课件Tag内容描述:<p>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毛主席曾用“愚公移山”教育过全党;谈到文艺方针时,又提出了“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大家知道是指各种花卉,那么大家知道“百家”是指哪百家吗?对,它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各种流派,它们提出了哪些不同的观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儒家一位集大成者孟子的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堂导入,人物。</p><p>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这本书是孟子 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得道多助,失道寡。</p><p>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p><p>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学习目标 1 了解孟子及其政治主张 2 积累文言词汇 把握文章内容 3 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论证方法 孟子 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p><p>5、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 被尊为 亚圣 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p><p>6、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 被尊为 亚圣 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p><p>7、孟子 二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初浅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 结合注释 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 翻译这篇文言文 3 辨析疑难字词 疏通疑难句意 积累文言词汇 如一。</p><p>8、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 父早丧 母仉 zh ng 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 孟子学为丧葬 痛哭之事 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 舍市 近于屠 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 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 shu 夏历每月初。</p><p>9、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 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 理解 天时 地利 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肋 的含义 自学提纲 10分钟左右 1 了解作者 背。</p><p>10、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一 重点字词句梳理1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2012安顺 2010恩施州 打仗时有利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地理上的有利地势 地理上的有利地势比不上人。</p><p>1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 孔孟 有 亚圣 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p><p>12、语文 2013年浙江中考第一轮复习 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孟子 约前372 前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邹 今山东省邹城 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散文家 本文。</p><p>13、孟子二章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孟子 朗读课文 朗读 理解 疏通文段 掌握重点文言词 句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 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 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p><p>14、孟子 二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走进名人 孟子 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 孔孟 有 亚圣 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 他最早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主张 宣扬 仁政 王道 曾游说梁 齐等诸侯国 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 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p><p>15、孟子 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走进名人 孟子 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 孔孟 有 亚圣 之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 他最早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主张 宣扬 仁政 王道 主张和平 反对战争 提倡君王要 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p><p>16、六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陕西专用 六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p><p>17、背景资料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 孟子在这里说的 得道 和 失道 的人 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 而是指一国之君 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 也是政治上的领袖 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 引出了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观点 然而在孟子看来 民心向背 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孟子说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意思是说 得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