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肿瘤
(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出血、梗死及囊 变。由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胺)。而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统称为儿茶酚胺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肿瘤Tag内容描述:<p>1、嗜 铬 细 胞 瘤 内科学教研室 临 床 表 现 1高血压是本病主要症状,阵发性高血压是本 病特征性表现,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血压骤升 ,收缩压达26.740kPa(200300mmHg) 、舒张压 达1724kPa(130180mmHg)甚至32kPa (240mmHg),伴剧烈头痛、大汗、面色苍白、心动 过速、心律紊乱、焦虑恐惧、恶心呕吐、视力模 糊等,一次严重发作就可能并发急性左心衰竭、 脑血管意外或失明。发作短则几秒、几分钟,长 可以几小时、几天。发作频率从数月一次到一天 10多次,一般随病程演进,发作间隙渐短、发作 持续时间渐延长。一部分病例演变为持续性高血 压伴。</p><p>2、2011-9-27学习病例 病例一 临床资料: 男,57岁 体检发现肾上腺区占位十天。 其余辅查无 病例二 临床资料: 女,2岁半 发现腹腔占位一天。 病理结果: (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出血、梗死及囊 变。 此病例特点: 左侧肾上腺区占位,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内部密度欠均匀 ,呈囊实性,内见分隔,实性部分增强后明显强化,囊性成 分未见强化。脾动脉受压前移,胃、胰腺及左肾受压改变, 无浸犯征象;腹膜后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未见腹水征象。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缺。 病例一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腹内其他 部位的嗜。</p><p>3、嗜铬细胞瘤诊治的进展,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内分泌科,肾上腺皮质镜下结构HE染色,儿茶酚胺增多症,儿茶酚胺增多症(hypercatecholaminemia): 由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胺),而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统称为儿茶酚胺增多症。,2004年WHO的内分泌肿瘤分类将嗜铬细胞瘤定义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即肾上腺内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将交感神经和。</p><p>4、1,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勃利县人民医院 提恩思,2,嗜铬细胞瘤,定义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3,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细胞的肿瘤,因其细胞内儿茶酚胺与重铬酸盐盐氧化反应呈暗黑色而得名 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可以是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也可以是副交感神经瘤,神经节瘤,或神经细胞瘤等,4,发病率,虽然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之一,有报告指出它在高血压中所占比例低于 1,但因其早发现和治疗而可治愈,需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有一组研究指出,嗜铬细胞瘤每年的发病率为0.8/10万。</p><p>5、1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2 嗜铬细胞瘤 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 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细胞的肿瘤 因其细胞内儿茶酚胺与重铬酸盐盐氧化反应呈暗黑色而得名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 可以是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 也可以是副交感神经瘤 神经节瘤 或神经细胞瘤等 4 发病率 虽然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之一 有报告指出它在高血压中所占比例低于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