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知识要点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来源 学科网 ZXXK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 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2.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收入与分配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www.ks5u.com 高 1、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 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 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p><p>2、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 3 讲收入与分配 4.1 模拟试题:单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张红从某高校毕业以后,应聘到一国有企业上班,月薪 2000 元。后来,张红从该国有企 业辞职后,自己筹资开了一家水果超市,自己从事水果经营,月收入可达到 3000 元。在这 期间,张红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某基金公司的基金,获利 5000 元。张红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 分别属于( ) A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B按劳分配、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p><p>3、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 3 讲收入与分配 4.2 真题剖析:最近几年高考相关真题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2 全国新课标卷)38.(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 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 568.9 亿元, 2009 年达到 40288.2 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 1978 年的 615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32736 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 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 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 GDP 的 25%,世界平均为 58%;我国最低工资是 我国平均工资的 21%,世界平均为 50%。</p><p>4、20112011 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 认为正确的选项。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本部分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p><p>5、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为什么? 某国有上市公司的收入分配存在以下现象 综合探究: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争分夺秒 看看哪组叠的又好又快 收购方案 n方案一:每组平均给5元 n方案二:按数量每个手工作品给2元 n方案三:叠的难度大,又叠的好的, 每个给4元,其它的给2元 n方案四:叠的难度大,又叠的好的, 每个给50元,其它的给2元 n方案五: 评头论足 评论老师的收购方案 小试牛刀 n校体育节奖金的分配 学校奖励本班奖金1000元 ,请同学们依据“效率与公 平”原则,为班主任设计一 个合理的分配方案 感知历史 改革开放前: 感知历史 改革开放。</p><p>6、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考点二效率与公平基础题1、2、37、8、9拓展题4、5、610、11、12、13、14一、选择题1伴随网络购物的兴起,网店竞争日益激烈,新兴职业“网店促销员”诞生了。他们有着更专业的网络称呼“淘客”。淘客们首先要与网络卖家达成协议,商量提成比例,然后通过网上论坛、博客、社区等各种渠道。</p><p>7、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课后限时训练(八)财政与税收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1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F)2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F)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完全相等。(F)4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F)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F)6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p><p>8、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6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故该作业的题型全部是选择题 考点一商业银行考点二投资与融资基础题1、2、3、64、5、7、11拓展题8、9、1012、13、14、15、161.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和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是(A)A吸收公众存款B发放企业贷款C中间业务收费 D取得存贷利差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对。</p><p>9、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七、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频统计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abb3卷1考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兼顾效率与公平bcc3卷1考考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础知识梳理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适用范围:公。</p><p>10、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8课 财政与税收1(2016江苏,5)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C)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减轻。</p><p>11、默写: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考纲考点 个 人 收 入 的 分 配 分配制度 生产产决定分配 按劳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对效率、公平的 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进公平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健全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 确立依据 首先,生产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现阶 段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 的生产产力发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的。我国现阶现阶 段的生产产力 状况是实实行按劳劳分配为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其次,生产资产资 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p><p>12、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如下:3.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分析在财富创造出来以后,自然就应该考虑财富分配问题。第三单元对财富分配问题的阐述也是不断递进深入的。教材首先分析我们国家的收入是如何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p><p>13、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目 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 财政的主要作用 含义 本质 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国家财政 含义 筹集收入的渠道: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 影响因素:经济与分配政策(c=sf) 含义 用途:经济,科教文卫,行国,社保和债务 收支对比关系 平衡 赤字 盈余 重点: 财政的本质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 定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国家必须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参与社会。</p><p>14、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1(2012 年广东卷)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 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解析:本题以某省若干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为背景,考查经 济生活中有关财政收入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A 项表述错误,尽管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20092011 年度财政 收入与居民收入都在增长,但不能以此得出财政收入是随着居 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结论。B 项表述错误,该地。</p><p>15、政治 隐 藏 菜 单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本专题专题 涉及专题专题 二和收入分配两大板块块,其中收入分配又 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考生需要掌握的主 干知识识:能够够明确如何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能够够根据具体材 料辨别别各种具体分配方式;能够够根据具体情境为处为处 理公平和效率 的关系提出建议议;能够够分析财财政和税收在具体情况下所发挥发挥 的 具体作用。 考生在复习备习备 考时时要注意知识间识间 的内在关联联,要从宏观观角度对对 所学知识进识进 行必要的整合。从。</p><p>16、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2018年高考题1(2018年高考全国2文综政治14)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国家关税收入增加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钢铁企业利润增加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消费者的利益增加A. B. C. D. 【答案】A2(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p><p>17、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p><p>18、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单元地位,经济生活教材体系的构建逻辑:,从消费出发,依次分析生产、交换、分配,进而给出进行这些经济活动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活动,财富创造,财富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税收,二、本单元内容结构,三、教材分析,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课标要求,内容目标: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