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
找一找还有哪些像左手、右手一样。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水平总复习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水平混合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水平突破三 -。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Tag内容描述:<p>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同学们体验加法 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 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同学们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 式计算。 4.初步培养同学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 学学习的快乐。 1+3=4 2+2=4 1. 2加3 2. 2加1 3. 3加2 4. 1加4 5. 4加1 6. 3加1 7. 1加1 8. 加 9. 1加3 10. 2加2 2 + 3 = 5 2加3 2 + 1 = 3 2加1 3 + 2 = 5 3加2 1 + 4 = 5 1加4 4 + 1 = 5 4加1 3 + 1 = 4 3加1 1 + 1 = 2 1加1 加 1 + 3 = 4 2 + 2 = 4 3 1 。</p><p>2、3 2 加号 等号 2加3等于5 325 12 3 1加2等于3 213 3加1等于4。 134 1+3=4 2+2=4 2 + 3 = 5 2加3 3 + 2 = 5 3加2 1 + 4 = 5 1加4 4 + 1 = 5 4加1 2 1 3 1 + 2 = 3 3 1 4 1 + 3 = 4 4 1 5 1 + 4 = 5 2 + 3 = 5 3 + 2 = 5 摆一摆,再说算式 112 224 311 4 3 4 摆一摆,再说算式 415 325 235 说算式 + =224 + =213 说算式。</p><p>3、三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1)1+1=21+2=32+3=54+1=52+1=33+1=41+4=52+2=4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2)2+1=31+3=44+1=53+2=53+1=42+2=41+1=22+3=5第3课时还剩下多少(1)2-1=13-2=13-1=24-2=25-1=45-3=24-3=13-1=2第4课时还剩下多少(2)4-1=34-2=22-1=13-2=14-3=15-4=15-2=35-1=4第5课时可爱的小猫1+0=12+3=55-0=54+1=53+0=34-0=40+3=34+0=4第6课时练习一(1)2-1=14+1=55-2=30+5=55-0=53-2=14-3=13-1=2第7课时练习一(2)2+3=55-1=43-1=22+2=40+4=43-0=30+2=21+1=2第8课时猜数游戏(1)6-3=31+3=42+4=60。</p><p>4、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们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同学们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_____ 在______的下面。,_____ 在______的上面。,小华在小明的前面,,小芳在小丽的后面。,复习上、下、前、后。,说一说图中人物的位置关系,小华在小丽的________。,小丽在小华的________。,小芳在小明的________。,左边,右边,右边,说一说图中人物的位置关系。,谁 在小芳的左边?,小明,比画一下,这是左手还是右手?,比画一下。</p><p>5、动手做(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这些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仅单个好看,有特点,它们相同类型组合在一起或不同类型组合在一起更好看,可以创造出许多有趣的美丽的图案,你们愿意欣赏吗?(出示课件)二、探究新知:欣赏作品,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1、风车:图中有哪几种。</p><p>6、动手做(三)教学目标:1 利用认识的图形的特点,折出别的图形。2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 折一折1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先想后实践,再对比。2 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二、 拼一拼1 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2 展示你的作品。3 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三、 练一练1 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2 口算训练比赛。3 折飞机。自己动。</p><p>7、动手做(二)教学目标:1 利用认识的图形组出美丽的图案。2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小棒。教学过程:一、 欣赏图案1 出示图案:风车 扳手 万花筒 青蛙2 引导观察3 小组讨论: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4 汇报交流5 小结评议6 介绍图案的作用二、 练一练1 想一想,涂一涂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2 摆一摆(1) 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2)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1。</p><p>8、观 察 物 体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观察后说一说。(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2) 交流观察结果。(3) 观察课本。</p><p>9、动手做(一)学习目标:1、通过在钉板上围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重点:基本图形的位置、大小、边的简单认识。学习难点:图案的设计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师出示钉子图: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看!漂亮吗?其实它们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设计出来的,你能找到哪几种? 二、活动一1、你能用一根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围出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小朋友围的有什么不同?每种图形各有几条边?(教师出示。</p><p>10、动手做(三)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2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认识、了解、拼、摆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游戏七巧板,来巩固认知几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因此,在认识几种平。</p><p>11、美丽的田园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1. 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p><p>12、动手做(一)教学目标:1 巩固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钉子板;3、橡皮筋。教学过程:一、 指导操作1 介绍钉子板2 给你橡皮筋,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吗?3 动手试一试4 介绍你的围法5 有别的不同的围法也可以介绍一下6 展示作品7 评议二、 试一试1 围出四边形,五边形2 提问:下面的图形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3 你还能围出一个六边形吗?三、 练一练1 动手围一围2 模仿图案画一画3 看一看,说说每个图案像什么试一试,围出你。</p><p>13、第九课时 美丽的田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 在对算式的分析比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1 小朋友到过农场吗?在农村见到过什么?2 看挂图,说说看到了什么?二 合作探究1 讨论: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答吗?2 组织汇报交流小鸟,鹅,山羊,花,提出列式,把算式贴在黑板上。3 引导观察,这些算式哪些有关联?能分一分吗?看看式子见有什么关联?如:6+8=14 14-6=8 14-8=64 汇报。</p><p>14、观 察 物 体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崭新素材,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一年级下册在“观察物体”中,通过安排学生观察小汽车,体会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p><p>15、起始课教案教学内容:一、 讨论学习纪律二、 制定学习计划三、 建立互助对子四、 认识学习伙伴(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收集学生心声,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互相帮助的风气教学过程:一、 新年祝福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二、 讨论学习主题(讨论学习纪律 制定学习计划 建立互助对子)三、 讨论活动,汇报形成文章四、 认识学习伙伴(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调查表课 前下列事项中,你认为应作好哪。</p><p>16、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这。</p><p>17、加减法(一)、分类备课思考加减法(一)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这一单元内容编排的特点是:(1)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儿童的特点,形成“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单元中的二级标题都以活动名称的方式和情境出现的。如“摘果子、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等。(2)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如“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做一做”、“比一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