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并发症
成份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邱艳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在成份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中。加强输血/血制品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输血/血制品作为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内科输输血指南 红细红细 胞。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主讲人。输血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如何判断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输血的并发症Tag内容描述:<p>1、成份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邱艳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在成份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中,除了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急性血管外溶血反应和迟发性 血管外溶血反应之外,还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 宿主病(GVHD)和输注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等。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 1、发病机理 输血后发生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属于免疫介导的输血反应,其发生机制有二:首先,血 液储存过程白细胞产生了细胞因子(IL-1、IL-6 和 TNF- 都属于致热原)和血管活性肽; 其次,抗体-白细胞/抗体-血小。</p><p>2、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内科输输血指南 红细红细 胞: 用于红细红细 胞破坏过过多、丢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贫血 并伴缺氧症状。血红红蛋白50109/L一般不需输输注 血小板计计数在10-50109/L之间间,根据临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虑输 注 血小板计计数10者为输为输 注有效 3 新鲜鲜冰冻冻血浆浆: 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获得性、输输入大量陈陈旧库库血等)引 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缺乏 ,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现时输 注。一般需输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鲜 冰冻冻血浆浆。 4 新鲜鲜液体血浆浆 主要用于补补充多种凝血因。</p><p>3、题目: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主讲人:代玉平主治医师 时间:2013年9月23日 地点:内一科医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内一科全体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及实习生 教案: 主要内容:输血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教学目的:让全科医师了解输血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如何判断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讲课内容:科室教学讲座 教学方法:幻灯片加讲解 思考题:发热患者是否可以输血 备课:代玉平主治医师,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消化内科 代玉平 2013年9月23日,一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主。</p><p>4、成份输血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胡必玲,日期:2012.05.30 时间:18:00 地点:四病区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程丽 主讲人:刘颖 参加人员:科室全体护士及实习、轮转生,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分输血是由Gibson于1959年首先提出来的。6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全世界广泛风行。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达95%以上。到了90年代 ,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几乎达到100%,很少使用。</p><p>5、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普外科 侯维富,输血(blood transfusion) 输血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一种特殊的重要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主要目的:补充血液成分的丢失、过多破坏或缺乏,以恢复和维持患者血液的正常携氧功能、有效循环血量、凝血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输血的种类,按血源分类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按血液成分分类 输注全血 成分输血 按输血方式分类:加压输血、加氧输血等,自体输血,输入自己预先贮存或失血回收的血液,称为自体输血。</p><p>6、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护理王丽丽,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massivebloodloss大出血定义:24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一个循环血容量(正常成人7%体重、儿童8-9%体重)。相对严重情况,3小时内失血量大于50%血容量。</p><p>7、题目: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主讲人:代玉平主治医师 时间:2013年9月23日 地点:内一科医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内一科全体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及实习生 教案: 主要内容:输血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教学目的:让全科医师了解输血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如何判断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讲课内容:科室教学讲座 教学方法:幻灯片加讲解 思考题:发热患者是否可以输血 备课:代玉平主治医师,输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