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图形的拼组。2.在折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第4课时 练习十三。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练习课。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Tag内容描述:<p>1、第七单元 找规律教学内容:找规律(教材85-91页)。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涂规律动手创造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孩子们没有接触过相应的规律课程,只是偶尔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相应的规律知识。本单元将授导孩子们如何找寻规律。学情分析: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还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逻辑性,但是孩子们对于这节内容都很感兴趣。在课堂上都能够通过前面的出现顺序找出其相应的规律。。</p><p>2、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一、看一看,说一说。1小鸭在小猫的( )面。 猴在小鸡的( )面。2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在皮球的( )面。3小狗在第二层的最( )面。4任选其中一个小动物或一个物品说说它的位置。二、说一说,填一填。1桌子( )面有书,桌子( )面有书包。2把书按从前往后的顺序编号。3把书包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编号。</p><p>3、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七巧板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七巧板的结构,会用七巧板拼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能把七巧板还原成。</p><p>4、七巧板教案学科数学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3课时课题七巧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拼指定图形。</p><p>5、图形的拼组教案学科数学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2课时课题图形的拼组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其他平面图形,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拼摆的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摆其他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反思1、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 复习还认识这些图形宝。</p><p>6、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本单元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结果(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获得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p><p>7、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七巧板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七巧板的结构,会用七巧板拼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p><p>8、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p><p>9、一年级数学下册 2.4解决问题(一)(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例3主题图,“做一做”插图),奖品“智慧鸟”(不同颜色和大小)。 教学设计 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教师: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p><p>10、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稿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分两段安排: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二、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一) 教学建议: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p><p>11、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5 .1.2 垂线(2),一、学习目标,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 2、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3、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二、重点和难点,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1.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b,a,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O,2.垂直的表示:,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 垂足为O,则记为:,ab或。</p><p>12、图形的拼组,沿着虚线折一折。,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沿着虚线折一折。,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做风车。,做风车。,做风车。,做风车。,返回,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 你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四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拼, 你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四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 你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数一数。,( )个长方形,( )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两个同样的长方体拼一拼, 你能摆成什么样的图形。,四个同样的正方体拼一拼, 你能摆成什么样的图形。,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数一数,有多少。</p><p>13、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识基础问题预设1、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怎么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p><p>14、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知识基础问题预设1、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2、两位数加整十数怎么口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p><p>15、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 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基础问题预设1、 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2、 两位数减整十数怎么口算?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情境图、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集 体 备 课自主备课一、提纲引领,课前预习1、 课前让学生自学课本33、34页。2、 预习目标。</p><p>16、第二单元学校班级一( )班主备人参备人审核人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课时总课时14-12学习目标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2、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重难点沟通联系,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课前预习课本第24页内容。课型整理和复习课教学准备插图导学流程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1、导(导课题、目标)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进行复。</p><p>17、第七单元找规律学校班级一( )班主备人参 备 人审核人课 题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课时总课时4-2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拼摆,由图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3、 激发学生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重 难 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掌握数字的变化规律。课前预习书上第86页做一做第1题课 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投影、小棒、多媒体导学流程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1、导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2、学自主观。</p><p>18、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四边形,知道两种常见图形的名称,能从实物中找到这两种图形。2在折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要进行折图形、拼图形和认识图形比赛,你们喜欢吗?二、认识三角形1折出三角形。屏幕显示正方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请你们把正方形纸拿出来。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p><p>19、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目标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