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练习
古代有一个佛教故事这样说。一个说幡动。下列思想中与慧能思想相近的是。精题分解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巩固 1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存天理 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答案 A 2 宋明理学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主要是指 A 世界万物。
宋明理学练习Tag内容描述:<p>1、宋明理学练习 2014.9.121思想史上常有互相借鉴的学术思想或流派的出现。古代有一个佛教故事这样说:禅宗六祖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下列思想中与慧能思想相近的是A万物皆有一个天理 B道是世界的根本 C先有理而后有气 D冲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p><p>2、第34讲 宋明理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解析:选B。根据材料“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特。</p><p>3、精题分解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巩固 1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存天理 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答案 A 2 宋明理学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主要是指 A 世界万物。</p><p>4、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一 选择题 1 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 A 程颢 朱熹 B 朱熹 王阳明 C 程颐 程颢 D 王阳明 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 1032 1085 王阳明 1472 1528 朱熹 1130 1200 程颐 1033 1107 A。</p><p>5、第34讲宋明理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选D。李廆是前燕蓟县人氏,却在墓碑上刻东晋。</p><p>6、第4课 宋明理学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解析:从材料中的“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可知,当时有人反对佛教思想违背。</p><p>7、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三宋明理学 1魏晋时期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的困境是由于() 佛教盛行道家学说广泛传播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佛教代替儒教成为正统思想 AB C D 答案:A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尊严。</p><p>8、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练习 岳麓版必修3 基础夯实 1.右面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这幅图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下列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p><p>9、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宋明理学 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解析:从题干“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可知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现象,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于魏晋南北朝。 答案:B 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p><p>10、第3课宋明理学 基础巩固 1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了“道统”思想。他所说的“道”,最有可能是() A.儒家的仁义思想B.道家的无为学说 C.佛教的忍耐说教D.法家的法治理念 解析韩愈是儒学大师,他激烈反对佛、道,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的思想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