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酸碱分别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的现象

⑴石蕊和酚酞等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溶液或碱溶液作用。

酸碱分别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的现象Tag内容描述:<p>1、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酸碱指示剂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安徽巢湖谢玉荣 酸 甜 苦 辣是我们生活中的味道 请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是具有酸味的物质吗 这些物质中有很多存在一种很重要的物质 酸 同时。</p><p>2、第十单元 酸和碱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 介绍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 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 进一步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中和反应 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 注意联系实际 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 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 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p><p>3、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 发布 佚名时间 2009 12 15 9 56 00来源 京翰教育中心录入 杨人气 5 文字 大 小 1 化学反应原理 石蕊和酚酞等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溶液或碱溶液作用 生成不同颜色的物质 因此可用这些物质指示酸或碱 称为酸碱指示剂 其显色情况如下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 红色 紫色 蓝色 酚酞 无色 无色 红色 很多植物色素在酸溶液或碱。</p><p>4、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宁夏银川市长庆初中 杨文君 75000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植物色素在酸和碱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在酸和碱溶液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2实验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p><p>5、化学实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 1化学反应原理: 石蕊和酚酞等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溶液或碱溶液作用,生成不同颜色的物质,因此可用这些物质指示酸或碱,称为酸碱指示剂。其显色情况如下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 红色 紫色 蓝色 酚酞 无色 无色 红色 很多植物色素在酸溶液或碱溶液中也显不同的颜色,也可用于作为酸碱指示剂。 2实验仪器:试管、滴管、研钵、纱布等。 实验药品。</p><p>6、课题 第十章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 赵丽珠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2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3 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 过程与方法。</p><p>7、第1课时酸 碱与指示剂 1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预习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跟踪练习 阅读书本50 51页的有关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 1 酸碱指示剂 简称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p><p>8、第1课时 酸、碱与指示剂,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 和 。石蕊试液是 色,遇酸溶液变 ,遇碱溶液变 ;酚酞溶液呈 色,遇酸溶液 ,遇碱溶液变 。,2,1,3,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2.下面同学们能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 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p><p>9、第1课时酸、碱与指示剂,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自制酸碱指示剂,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酸碱指示剂(简称)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p><p>10、化学实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 1化学反应原理: 石蕊和酚酞等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溶液或碱溶液作用,生成不同颜色的物质,因此可用这些物质指示酸或碱,称为酸碱指示剂。其显色情况如下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 红色 紫色 蓝色 酚酞 无色 无色 红色 很多植物色素在酸溶液或碱溶液中也显不同的颜色,也可用于作为酸碱指示剂。 2实验仪器:试管、滴管、研钵、纱布等。 实验药品。</p>
【酸碱分别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的现象】相关PPT文档
【酸碱分别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的现象】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