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4
二透镜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冰透镜和。透镜透镜的分类中央厚边缘薄中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相关概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再过一段时间水又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四、功率小明的教室在五楼。做的功相同。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那么那些水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4Tag内容描述:<p>1、二 透 镜,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冰透镜和“以冰取火”,早在我国西汉(前206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 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凸透镜:,凹透镜:,透镜,透镜的分类,中央厚 边缘薄,中央薄 边缘厚,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 ),凹透镜( ),A B D,C E F,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p><p>2、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相关概念: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二)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纸、火柴。,一、课题引入,引课演示课本4-23实验,引课:当凸透镜距电灯较近时 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灯丝正立、放大的像;适当增加凸透镜 与电灯间的距离,在墙上竟然能看到灯丝倒立、放大的像!再增加透镜与电灯间的距离,在墙上有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像。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也能。</p><p>3、二 透 镜,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天,大雨过后,李家瑞家的花花正趴在自己窝里的干草上,狗窝的上方是用透明塑料纸搭起来的,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透过积水的阳光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小狗正享受着这份惬意时,突然自己的尾巴着起了火,疼得它上蹿下跳. 你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太阳,凸透镜:,凹透镜:,透镜,透镜的分类,中央厚 边缘薄,中央薄 边缘厚,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 ),凹透镜(。</p><p>4、第四章 热现象,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又干了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我们来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冰的熔化 (点击演示视频),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p><p>5、四、功率,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min。有一次,他跑步上楼只花了40s。在如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下,小明的体重、上升的高度相同,做的功相同,但做功的快慢程度却不同。,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如果用P表示功率,用W表示功,用t表示时间,则功率的公式可写成:,功率,功,时间,P,W,t,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功率的。</p><p>6、四、功率,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min。 有一次,他跑步上楼只花了40s。在如下图 所示的两种情况下,小明的体重、上升的 高度相同,做的功相同,但做功的快慢程 度却不同。,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如果用P表示功率,用W表示功,用t表示时间, 则功率的公式可写成:,功率,功,时间,P,W,t,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 (s),则功率的单位是焦秒(Js)。为了纪念英国 工程师、发明家瓦特在改良蒸汽机方面的突出贡献,人 们把功率的单位Js 叫做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1瓦 。</p><p>7、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第三节,在黑板上涂一些酒精,一会儿酒精不见了 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想一想:,我们平时洗完衣服就把湿衣服拿出去晒,一会儿衣服就干了,那么那些水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酒精和水都变成看不见的气体散在空气中了。,学到了什么?,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生活中哪些现象还是汽化?,本节探究内容-蒸发,蒸发的特点:,1、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现象1,现象2,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 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怎样让衣。</p><p>8、课题 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由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知识板块组成 在设计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时 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思路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评比最佳方案 然后动手实验 分析实验数。</p><p>9、第三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转折点是_______,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是_______;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_______的,且_______显示在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像与物在透镜的_______侧(选填“同”或“异”);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_______、_______的。</p><p>10、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p><p>11、苏科版初中物理 九年级上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昆山国际学校团队 一 课时课型 新授课 1课时 采用实验探究型 二 教材与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作为一条实验定律是电学的核心 它揭示了电流 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将欧姆定律这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 电压 电阻等概念和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之后 为它的探究性学习做出了足够的铺垫 既符合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p><p>12、welcome,假如想把挡道的一块大石头移动一下位置,你有什么好方法呢?,请你参谋,请你参谋,请你参谋,11.1杠杆,一、杠杆,1.物理学上,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杆。,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杠杆?,羊角锤起钉子,钳子,订书机,钓鱼杆,扫帚,船桨,筷子,托盘天平,独轮车,铁锨铲士,铡刀,2.关于杠杆的几个。</p><p>13、太阳,舞台上的灯光,火焰,闪电,激光灯,水母,一、什么是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观察图片,太阳,月亮,发光的水母,闪电,激光,点燃的蜡烛,点燃的火炬,正在放电影的银幕,讨 论!,小组交流讨论: 若蜡烛没有点燃、电灯没有打 开,它们是不是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强调: 光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正在发光; 自身发光。,太阳、萤火虫、篝火、火把、点燃油灯、燃烧的蜡烛、打开电灯、打开激光灯等。,常见的光源有:,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太阳 闪电 萤火虫,激光 点燃的蜡烛 舞台灯光,太阳 激光 闪电 萤火虫 舞台灯光 点燃的蜡烛 开。</p><p>14、五水循环,活动,仔细观察书本47页“水循环示意图”,将对应的水的状态变化填入图中的空格,想一想试一试:,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水的状态在发生变化时,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你能将这些变化以及对应的吸热、放热情况归纳在下图中吗?,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小结: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的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p><p>15、复习提问,1、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 声音有哪些特性?,?,有那位同学能进行现场的“今日说法”,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1、你听过“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的声音吗?”,你听时有什么样的感觉?,?,大家从上面现象中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很大的声音听起来不舒服,乐声有时候会变为噪声,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感到非常不舒服。,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大家最想知道什么?,噪声的来源,噪声有哪些危害,有什么。</p><p>16、功和功率和机械效率精练 考点解读: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内容是力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率极高,即使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又是学习中的难点,属于中考中的拉分题目。需注意在理解其物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多做些练习,方能达到熟能生巧。 例题解析: 例1图 例1、()(06北京大纲卷)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解析: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p><p>17、测量物质的密度,认识量筒和量杯,要测出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实验器材:,用天平测定石块的密度,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3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把步骤1、2中测得的数据记在下表1中,求出石块的密。</p><p>18、欢迎进入物理课堂,想一想,通过课前预习,在你的印象中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他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奇妙的物理现象,睛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的?从树上掉下的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我们能通过广播、电视听到、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这些你都能知道为什么吗?,探索世界的奥秘,教材图0-1的实验,实验前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猜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