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
第九章 力与运动 二力平衡。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叫做平衡力。1.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 二力平衡。第四节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根据作用效果可以判断受到力的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Tag内容描述:<p>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重力 力的示意图(二)1物理学中把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通常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力的三要素2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图________(甲乙)所示情况的效果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3(2010淮安)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 )A作用点 B方向 C作用时间 。</p><p>2、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图3第九章 力与运动 二力平衡一、选择题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B可能是平衡力C一定不是平衡力D无法判断2、某同学静立在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的重力与磅砰对人的支承力 B人对磅砰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承力 D磅秤的重力与人的重力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p><p>3、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他的推力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3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p><p>4、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走进分子世界1. 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 。2. 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且它们的体积很小,一般直径的数量级为 m。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 中,分子间存在 力和 力。3.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距离为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的 倍以上,每个分子能 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 ,也没有固定的 。4. 将200mL的水和200mL的酒精倒在一起,混合后的总体积为 ( )A大于400mL B等于400mL C。</p><p>5、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2、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 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 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p><p>6、二 力 平 衡,第九章 力与运动,一、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叫做平衡力。,二、二力平衡,1.概念: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叫做平衡状态。,.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 二力平衡。,3.平衡力的合力为零,2. 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猜想(从力的三要素来考虑):,二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两个力的大小如何、方向如何、 是否在同一直线。,设计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轻质)木板、滑轮、铁架台、 细线、钩码若干。,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p><p>7、第四节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做一做:在“活动8.8”中去体会 想一想: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呢?,将船撑离岸边,三、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根据作用效果可以判断受到力的作用。,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觉得力能产生哪些 效果呢?,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塑料尺的形状改变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能不能说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呢?,图8-2,。</p><p>8、9.2牛顿第一定律一、预习目标1.建立惯性概念,会解释惯性现象;2.能区别力和惯性,能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二、导学流程活动一:观察与思考1课前做一做课本图9-5中的(a),下面的棋子被尺子打出去,上面的棋子会怎样?.2.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中的人会怎样? .3.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中的人会怎样? .活动二:总结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 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做 的性质.2物体具有保持 的性质称为惯性.活动三:怎样理解惯性?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 ,与别的物体是否存在 ;2惯性与物体本身是否运动、运动快慢。</p><p>9、第八章第二节 重力 力的示意图(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2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3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预习探学】1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比一比,重力与质量的主要区别:重力既有 ,又有 ,其单位为 ;而质量只有 ,没有 ,其单位为 。2试一试: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关教室的门,哪一种方法最省力?哪一种方法不能将门关上?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3阅读重力 力的示意图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力。</p><p>10、105物体的浮与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由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共同决定的. 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的和交流,寻找并发现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具体方法. 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对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活动与实践研究的进程中,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思考物理问题的研究积极性. 通过阅读“打捞中。</p><p>11、第九章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预习探学】1阅读课本,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你是如何实现改变阻力大小的?又是如何设计实验活动进行探究的?2猜一猜:若运动的小车在玻璃表面上没有受到阻力作用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3你在预习中遇到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猜一猜:运动着的物体所受阻力对它的运动的路程会有怎样的影响?2. 。</p><p>12、9.2牛顿第一定律一、预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二、导学流程活动一:课本上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踢出去的足球,脚已不对它施加力了,为什么还动?为什么最后还会停下来?,.预习完【活动二】后你将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活动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器材: .2装置图:3.实验时要保证。</p><p>13、摩擦力,动 手 试 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 验 结 论,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 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 两物体。</p><p>14、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二、体验科学探究,课前小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蚊子飞却听不到蝴蝶 飞? 西瓜皮是什么颜色?熟了的西瓜瓤是什 么颜色的?(熟了的西瓜没有打开时,瓜瓤是什么颜色的?) 将一个完整的空塑料瓶横放并固定在桌面上,在瓶口放一张小纸团,正对瓶口用力迅速吹气,小纸团会怎样?,危险动作!切勿模仿!,危险动作!切勿模仿!,到底有多深! 大哥,雨天,慢行啊 谁把玻璃卸掉了/(o)/ 不学物理真的会死人的,一、奇妙的物理现象,究竟哪一根蜡烛会 先灭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 能说说你的理由 吗?,一、奇妙的物理现象,小金。</p><p>15、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第三章 光现象,第三节 光的直线传播,5ejiajiao.com,这是我国民间的什么戏? 它是怎么表演的?,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 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提出问题 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进行猜想 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实验 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得出结论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一 光的直线传播,二 光线: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就叫光线。</p><p>16、四 浮 力,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第九章 压强和压力,观察,一、什么是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 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叫浮力。,在水中释放乒乓球 现象: 解释:,动动手,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你的猜想?,动动脑,根据,方法,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2、 把物体浸在水中, 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浮GF,结论: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动动手,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练一练,1、浮在水面上的巨轮受到水对它的 作用, 这个力的方向是 。,2、。</p><p>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力学专题21投蓝时,当蓝球离手后在空气中飞行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蓝球( )A只受到重力 B只受到手的推力C受到重力和推力 D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CD3下列叙述的力中,接近1N的是( )。</p><p>18、第六章物质的物理性质,复习,一、物体的质量,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用字母___表示)。2、质量是_______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物体。</p><p>19、五、水循环 【课前预习】 1、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云。</p><p>20、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一 复习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 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 回顾本章实验 知道研究方法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 复习重点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 复习难点 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 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四 基础诊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