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
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45练 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十五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Tag内容描述:<p>1、第一节 解冻与僵化 朱可夫 一、赫鲁晓夫不彻底、不成功的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 1.对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内生活方面的改 革:(1)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实 行集体领导,克服独断专行 。 (2)按照 生产原则改组党的领导体制和机构。 2.改革国家机关,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 (1)改组和整顿国家安全机关。 (2)调整和加强监督机关的职能。 3.改革干部终身制,建立干部更新制度 : (1)推进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 ( 2)推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工业管理体制 :内容主要是精简机构 和权力下放 ,“条条”变“块块”。。</p><p>2、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7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2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人民版必修 2 2 一、选择题 1(2016辽宁大连八中月考)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 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 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p><p>3、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7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1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作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人民版必修 2 2 一、选择题 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 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 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解析: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p><p>4、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课时训练(二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基础夯实练|12017内江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B十月革命中列宁没有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C十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2017泰安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数。</p><p>5、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1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p><p>6、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专题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过关训练 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p><p>7、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用书 人民版时空坐标专题主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917。</p><p>8、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 训 课程标准 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政 治、经济),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 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政治、经济),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 本历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与结果),认识 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培 养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 一、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 权面临的形势 1、政治形势 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包围、封锁; 国内: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对战时共产 主。</p><p>9、第十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一、斯大林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道路,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体制,这些内容既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共同规律,又反映了苏联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即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从1928年10月到1939年12月,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由于消灭了城乡资本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消灭了所有的剥削阶级,剩下。</p><p>10、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选择题1(2011年海南高考20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2(2011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3(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p><p>11、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编写人:杨 芳审核人:蒋向东编写时间:2014.3.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整合】要点一 比较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项目内容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目的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侧重点对工业的调整农业手段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和本质在保证私有制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手段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前提下,强调市场调节,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同点都取。</p><p>12、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的解读 第七小组成员 对苏经总体解读 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是一部在特定历史时期和 历史环境下所写的经济著作,这部 著作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主干内容,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问题、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问题、商品 生产问题等。 主要讲述苏经中的以下几个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关系问题 城乡、工农及脑力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p><p>13、专题15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主要讲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是苏联(俄)开辟了社会主义 发展的新模式,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的探索,最终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显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创新性、艰 巨性、曲折性。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45 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46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p>14、专题1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相关考点 1主要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及调整(美国、中国)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p><p>15、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收集史料,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及特点。2.结合教材资料卡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相关史实,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及特点。知识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3)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尽快实现国家______。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p><p>16、它曾经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沙皇专制的国家; 它曾经是一个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它在1917年坚决退出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大厮杀,通过革 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是苏俄(19171922),后称苏联(19221991)。 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 延伸于内战的硝烟 进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 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 较量于美苏争霸 终结于改革 第第1 1,2 2,10,1110,11课课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 第第1 1,2 2,10,1110,11课课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战时。</p><p>17、社会主义 革命 巩固政权 夺取政权 革命过渡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重点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二月革命的背景: 材料: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 ,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屡屡吃败仗。最糟糕的是,士兵们不 知道这战斗是为谁而战,既不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也不是为了 世界和平, 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 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 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一战带来深重的灾。</p><p>18、课时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运用列表法比较苏联三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2.对比中苏两国的改革实践,归纳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知识点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50年代,________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经济改革(1)农业改革措施: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p><p>19、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十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时间1926年起近十年19291933年内容兴建6000个大型工矿企业等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特点作用工业总产值居欧洲 、世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劳动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弊端2、五年计划时间: 开始;作用: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弊端: 。二、肃反运动导火线: ;特点: ;后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