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碳酸钠的性质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二、教学重点及难点。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及相互转化。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

碳酸钠的性质Tag内容描述:<p>1、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第2单元 课时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三、设计思路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p><p>2、小苏打:NaHCO3 苏打: Na2CO3(又称纯碱) 为什么碳酸钠俗称 纯碱? 碳酸钠究竟有什么 样的性质和用途? 碳酸钠是____色固体,____溶于水, (一)物理性质 俗名________、_________ 白 易 纯碱苏打 (二)化学性质 序号现象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出现白 色浑浊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出现白 色浑浊 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产生大 量气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酚酞变红 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 纯碱溶液 洗试管的 油污消失 碱性物质可以用来除油污 加热条件下碳酸钠水溶液碱性 增强 1、碳。</p><p>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第2单元 课时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三、设计思路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p><p>4、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第2单元 课时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三、设计思路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p><p>5、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组成,性质和应用。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3 掌握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4 了解侯制碱法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及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课堂结构一、导入亮标2、 自学检测(一)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性质比较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物理性质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化学性质与H2O反应Na2OH2O2NaOH2Na2O2 +2H2O = 4NaOH + O2与CO2反应Na2O +CO2 = Na2CO3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 O2稳定性不稳定。</p><p>6、纯碱的性质,辙涧粕揣非锑以妓厉蔗室妮汕兹望些维佰友队刃柄疆嘴留赦偶汕碘蜡吝嫉纯碱的性质讲课纯碱的性质讲课,知识准备 学海起航,酸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酸+碱盐+水 3、酸+金属盐+氢气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融枣赔契闻伯弥夹镰膀吉磐觅贸尝雏讽姐狗肩肩寨刮宰诀叹仕有采锅该墟纯碱的性质讲课纯碱的性质讲课,碱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碱+酸盐+水 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4、碱+盐新碱+新盐,华粥岗撼泄抛杜耿琐驯婚兼燥伸茁批粘椰欧捐梢闷钥洁贩航跑乱洗文滞杆纯碱的性质讲课纯碱的性质讲。</p><p>7、碳酸钠的性质与制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纯碱、苏打 小苏打,106 84,Na2CO3 NaH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制玻璃、肥皂等 发酵粉、胃药等,碳酸钠 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的转化,通入CO2,思考:将足量的CO2通入到装有饱和的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将会观察到有何现象?,现象: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析出无色晶体!,怎样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加热固体。产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的是碳酸氢钠。,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在固体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剧烈的是碳酸。</p><p>8、碳酸钠的性质及用途,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三.碳酸钠的用途和制取,一.对碳酸钠的认识,谈谈你对碳酸钠的认识,?,转化,发酵剂,灭火剂,医疗上治胃酸过多,用于玻璃,肥皂,造纸,洗涤剂,用途,不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CO2,不反应,CO32- +Ba2+ BaCO3,BaCl2,无色晶体,水碱,HCO3- + Ca2+OH- = CaCO3+H2O,CO32- + Ca2+ CaCO3,石灰水,HCO3- + OH- =CO32-+H2O,不反应,NaOH,HCO3- + H+ = CO2+H2O(剧烈),CO32- + 2H+=CO2+H2O(较慢),HCl,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稳定,不易分解,热稳定,较易溶于水(比Na2CO3小),易溶于水,溶解性,细小白色晶体,白色粉末,色。</p><p>9、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3.熟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新知导学 XIN ZHI DAO XUE,01,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及酸碱性比较 (1)实验探究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比较,它们外观的细小差别是Na2CO3为 色粉末;NaHCO3为 。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 mL水,用力振荡,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其现象是 。 (2)实验结论 水溶性: ,溶解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溶液酸碱性。</p><p>10、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知道碳酸根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教学重点:纯碱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去发现、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假设与猜想,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p><p>11、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目的 练习固体的取用 溶解 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 加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 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水溶液都显碱性。</p><p>12、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 碳酸钠的性质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碳酸钠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 观察 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碳酸盐化学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假设的教学过程 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和得到成果的快乐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碳酸钠的性质 难点 良好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养成 三 教学过程 一 贴近生活 激趣导入 跨科激趣 在语文中我们学过宋代有很多著名的。</p><p>13、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方法及区分方法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 实验能力 观察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碳酸钠的性质 难点 碳酸钠的性质 辅助手段 多媒体 演示实验 学生探究实验 科目 化学 授课人 朱瑞瑾 学校 五中 时间 2006 10 16 教。</p>
【碳酸钠的性质】相关PPT文档
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ppt
精华资料纯碱的性质讲.ppt
碳酸钠的性质与制备.ppt
碳酸钠的性质及用途.ppt
【碳酸钠的性质】相关DOC文档
11-12高一化学:碳酸钠的性质.doc
-12高一化学:碳酸钠的性质.doc
高一化学:碳酸钠的性质.doc
九年级化学纯碱的性质.doc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学案.doc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碳酸钠的性质》教案.docx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