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土壤中分解尿素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筛选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同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即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土壤中分解尿素、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分离微生物的原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实验。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实验。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土壤中分解尿素Tag内容描述:<p>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筛选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1)实验方法:选择培养,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物质、温度、PH值等),同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即微生物的选择培养。,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它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实验原理,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培养基:分离自养微生物 不含碳、氮源的培养基:分离自养。</p><p>2、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课题背景,1、尿素的利用,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4、课题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 的细菌,一.研究思路,.筛选菌株,.统计菌落数目,.设置对照,1、实例:,启示: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 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原因:因为热泉温度70800C,淘汰了绝大多 数微生物只有Taq细菌。</p><p>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筛选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1)实验方法:选择培养,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物质、温度、PH值等),同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即微生物的选择培养。,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它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实验原理,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培养基:分离自养微生物 不含碳、氮源的培养基:分离自养。</p><p>4、细菌的分离计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哪项不是菌落的特征( )A大小和形状B光泽度和透明度C颜色和硬度D气味和PH2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3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ACO2和N2B葡萄糖和NH3CCO2和尿素D葡萄糖和尿素4统计细菌数目的方法有( )涂布平板法直接计数法滤膜法ABCD5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p><p>5、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题背景,纤维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40%-70%能被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解利用。认识此类微生物,对于人们充分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所需,在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知识,(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成熟的棉株,纤维素酶(复合酶),纤维素酶水解滤纸实验,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实验:,操作 现象 解析,(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四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纤维素 红色复合物,实验设计,资料一 土壤取样,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p><p>6、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课题背景,1、尿素的利用,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4、课题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 的细菌,.,一.研究思路,.筛选菌株,.统计菌落数目,.设置对照,1、实例。</p>
【土壤中分解尿素】相关PPT文档
土壤中分解尿素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ppt
土壤中分解尿素、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ppt
高考生物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人教版选修.ppt
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ppt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定稿
【土壤中分解尿素】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