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王兴伊作者介绍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子部醫家類外臺祕要方目録上用戶名稱。ZJAM列印日期列印日期時間...外台秘要序王焘课件制作。其祖...外台秘要序王焘课件制作。
外台秘要Tag内容描述:<p>1、shandianleimin.taobao.com,外台秘要序,王 焘,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shandianleimin.taobao.com,作者介绍,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曾在台阁供职二十余年,深入研究辑录了弘文馆中的图书典籍,编撰了外台秘要,载方6900余首方剂。,内容提要,返回主页,shandianleimin.taobao.com,外台秘要四十卷,将各类疾病分为1104门,先引诸病源候论等书,阐明病因病机,再列历代方书。</p><p>2、外台秘要 序译文 语译 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 亲自口尝各种草药 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 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 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 使其领地上的人民 因此能寿康安宁 恩德真是广大啊 到周朝统一天下 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 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 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 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 十治十愈 疗效百分之百 为上等 治十误四 疗效百分之六十 为下等 我大唐。</p><p>3、外台秘要序,王 焘,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作者介绍,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曾在台阁供职二十余年,深入研究辑录了弘文馆中的图书典籍,编撰了外台秘要,载方6900余首方剂。,内容提要,返回主页,外台秘要四十卷,将各类疾病分为1104。</p><p>4、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 原文及全文檢索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 原文及全文檢索版 内文: 子部,醫家類,外臺祕要方,目録上内文: 子部,醫家類,外臺祕要方,目録上 用戶名稱:ZJAM用戶名稱:ZJAM 列印日期列印日期/ /時間:時間:02/04/2005 19:18:5902/04/2005 19:18:59 列印頁數:列印頁數:1 1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p><p>5、外台秘要序,王 焘,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作者介绍,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曾在台阁供职二十余年,深入研究辑录了弘文馆中的图书典籍,编撰了外台秘要,载方6900余首方剂。,内容提要,返回主页,外台秘要四十卷,将各类疾病分为1104。</p><p>6、外台秘要序,王 焘,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作者介绍,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曾在台阁供职二十余年,深入研究辑录了弘文馆中的图书典籍,编撰了外台秘要,载方6900余首方剂。,内容提要,返回主页,外台秘要四十卷,将各类疾病分为1。</p><p>7、外台秘要序,王 焘,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作者介绍,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曾在台阁供职二十余年,深入研究辑录了弘文馆中的图书典籍,编撰了外台秘要,载方6900余首方剂。,内容提要,返回主页,外台秘要四十卷,将各类疾病分为1104。</p><p>8、外台秘要 序 王焘 1 作者介绍 王焘 唐代陕西省郿县人 生于公元670年 卒于公元755年 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 其著作 外台秘要 颇为后人称赞 王焘出身官宦世家 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 曾在台阁供职二十余。</p><p>9、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20,外台秘要:霍乱腹痛吐痢方七首,霍乱腹痛吐痢方七首:,广济疗霍乱腹痛吐痢方。 取桃叶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出第四卷中) 范汪理中加二味汤,疗霍乱胸满腹痛吐下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炮) 甘草(三两炙) 白术(三两) 当归(二两) 芍药(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绞去滓,温服一升,日三,甚良。,外台秘要:霍乱腹痛吐痢方七首,霍乱腹痛吐。</p><p>10、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38,外台秘要:杂疗咳嗽方三首,杂疗咳嗽方三首:,古今录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独易为嗽也。邪客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者唾血。肺咳经久不已,传入大肠,其状咳则遗粪。肾咳者,其状引腰背,痛甚则咳涎。肾咳经久不已,传入膀胱,其状咳则遗尿。肝咳者,其状左胁痛,甚者不得转侧。,外台秘要:杂疗咳嗽方三首,杂疗咳嗽方三首:,肝咳经。</p><p>11、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84,外台秘要:耳聋方二十二首,耳聋方二十二首:,病源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气强盛,耳闻有聋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自温,耳不闻成法广济疗耳聋方。 生地黄(长一寸半肥者) 杏仁(七枚去皮熬令黄色) 巴豆(七枚去皮熬令黄) 印成盐(二颗) 发灰(半钱匕。</p><p>12、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80,外台秘要:水肿从脚起方四首,水肿从脚起方四首:,病源肾者,阴气也,主于水,而又主腰脚,肾虚则腰脚血气不足,水之流溢,先从虚而入,故脚先肿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肘后若肿从脚起稍上进者,入腹则杀人,疗之方。 小豆一斛,煮令极烂,得四五斗汁,温以渍膝以下,日日为之,数日消尽。若已入腹者不复渍,但煮小豆食之,莫杂吃饭及 (音圭)鱼盐,又专饮小豆汁,无小豆,大豆亦可用,如此之 又。</p><p>13、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127,外台秘要:鬼舐头方二首,鬼舐头方二首:,千金疗鬼舐头方。 烧猫屎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 又方:取赤砖末,以蒜捣和敷之。,外台秘要:澡豆方八首,澡豆方八首:,广济疗澡豆洗面,去 风痒,令光色悦泽方。 白术 白芷 白芨 白蔹 茯苓 本 葳蕤 薯蓣 土瓜根 天门冬 百部根 辛夷仁 栝蒌 藿香 零陵香 鸡舌香(各三两) 香附子 阿胶(各四两)炒白面 上二十二味捣筛,以洗面,令人。</p><p>14、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62,外台秘要:风搔身体瘾疹方五首,风搔身体瘾疹方五首:,病源。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搔瘾疹。若赤胗者。由凉湿搏于肌中之热热疹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即成瘾疹。身体为痒。养生方云汗出不可露卧及浴。使人身振寒热风疹也。(出第二卷中) 深师疗风搔瘾疹如漆疮。连心中闷方。 天雄(炮) 母(知母也) 牛膝(各四分) 防风(六分) 桂心 干蓝 细辛 人参(各三分) 栝蒌(五分)。</p><p>15、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152,外台秘要:石发腹胀痞满兼心痛诸形证方七首,石发腹胀痞满兼心痛诸形证方七首:,论曰服石之人,发状非一,或发于外阳,则头角皮肤作病。痈肿头痛是也,或发于内阴,则反冷脏虚,口疮吐血是也。凡气内温五脏,外荣经络,石性清净,不喜烦秽,目所睹,鼻所闻,皆欲馨香,不愿郁腐,因成种种之病也。或食陈臭生酸之物,贮于胃腑,胃腑不受,推诸脏,诸脏不受,即肝膈痞满,或为胪胀而坚积,便发心痛,亦。</p><p>16、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117,外台秘要:丹毒方九首,丹毒方九首:,肘后夫丹者,恶毒之气,五色无常,不即疗之,痛不可堪,又待坏则去脓血数升,或发于节解,多断人四肢,盖疽之类疗之方。 煮栗 有刺者洗之。(姚同)又疗发足踝方。 捣蒜如泥,以浓涂,干即易之。(集验文仲备急同出第二卷中) 短剧说丹毒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其剧者竟身体亦有痛痒微肿方。,外台秘要:丹毒方九首,丹毒方九首。</p><p>17、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58,外台秘要:风曳及挛方二首,风曳及挛方二首:,病源风曳者。肢体弛缓不收摄也。人以胃气养于肌肉经脉也。胃若衰损。其气不实。 气不实则经脉虚。经脉虚则筋肉懈惰。故风邪搏于筋而使 曳也。(出第一卷中) 范汪疗中风 不能起。逐水消食。平胃下气方。 百部(四分) 乌头(炮) 牛膝 白术(各一分) 上四味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外台秘要:风曳及挛方二首,风曳及挛方二首:,可。</p><p>18、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81,外台秘要:水病杂疗方一十二首,水病杂疗方一十二首:,集验疗水腹大脐平者法。 灸脐中腹无文理者不可疗又水腹胀皮肿法。 灸三里,风水灸解 。(并出第六卷中) 千金翼鲤鱼炙主肿满方。 鲤鱼长一尺五寸,以尿渍令没一宿,平旦以水从口中灌至尾,微火炙令微熟,去皮,宿勿食盐,顿服之,不能者再服令尽,神方。(肘后备急张文仲千金同)又有人虚肥积年气上似水病,眼似肿而脚不肿方。,外台秘要:水。</p><p>19、外台秘要 课件模板-155,外台秘要:虺蛇螫方四首,虺蛇螫方四首:,古今录验疗虺蛇毒方。 捣葵根以敷之。 肘后疗虺蛇众蛇螫人方。 以头垢敷疮中。(张文仲备急同) 又方:以两刀于水中相摩良久,饮其汁,痛即止(备急张文仲同) 又方:捣 草以敷之,立愈神良。,外台秘要:众蛇螫方七首,众蛇螫方七首:,集验疗众蛇螫人方。 取紫苋菜捣,饮汁一升,滓以少水和,涂疮上又捣冬瓜根以敷之。(肘后千金同) 又方:取常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