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
2001 级预防医学本科《卫生毒理学》教学大纲 卫生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或熟悉本学科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5-三嗪、1。5-三嗪-2。6-三胺、2。毒理学基本概念。最大无作用剂量。毒性作用及其分类。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化学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
卫生毒理学Tag内容描述:<p>1、2001 级预防医学本科卫生毒理学教学大纲 卫生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和检测专 业必修课之一,为考试课程。通过以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和学生自 学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或熟悉本学科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扩展学生知识的 广度和深度,以及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一、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卫生毒理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和单位。 2. 掌握或熟悉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有关基本理论与常用方法, 了解有关化学物管理的基本知识。 3. 熟悉或了解化学物的生物转。</p><p>2、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五版 王心如(2007) 第四版 王心如(2003)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第一,二版 刘毓谷(1987,1994) 第三版 张橋 (2000),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分子式C3N6H6、C3N3(NH2)3,分子量126.12。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p><p>3、毒理学基本概念,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2020/7/23,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剂量;效应与反应;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效应)曲线;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毒作用带。 熟悉:毒物及其分类;毒性及其分级;毒性作用及其分类。非损害作用;损害作用,2020/7/23,3,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毒物(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p><p>4、化学致突变作用,Chemical-induced Mutagensis,2009年11月,介绍内容,基本概念 化学致突变作用的类型 化学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 突变的后果 机体对化学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观察化学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 遗传(heredity):物种通过各种繁殖方式保证世代间生命延续的过程。 变异(variation):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致突变作用。</p><p>5、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2009年11月,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 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化学致癌物的筛查方法 2.熟悉: 致癌物分类 化学致癌物的多阶段发展理论 DNA修复与致癌过程 某些非突变机制与致癌过程,近三十年以来,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 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或第二位死因,超过艾滋病、结核、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