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类鉴定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 • 什么是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taxonomy)。按照微生物的亲缘关系将 其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 分类单元和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分类的目的 把各种微生物按照它 们的亲缘关系分群归 类。第十章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p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微生物分类鉴定Tag内容描述:<p>1、第八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第八章 微生物的类与鉴定 一、生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二、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图8-1 生物界级的学说发展(阴影部分表示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植物界 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细菌域 古生菌域 真核生物域病毒界?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 判断的主要根据: 形态结构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生理生化缺少有。</p><p>2、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 什么是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taxonomy): 按照微生物的亲缘关系将 其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 分类单元和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分类的目的 把各种微生物按照它 们的亲缘关系分群归 类,排成系统,以便 于人们对微生物进行 鉴定和交流 2 生物界的分类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 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在生物进化历史过程中演化形 成生物种类和种群的多样性。 生物分类就是通过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 历史,揭示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关系,编 制分类系统,还原生物的自然。</p><p>3、第十章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p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p 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它 们进行分类。 p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分类、鉴定、名(分类学的具体任务) 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 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 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 生物进行鉴定。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鉴定: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 知的、或新发现的、。</p><p>4、本章重点掌握 1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微生物学名的书写及意义。 3. 菌种鉴定的方法。 了解 1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2. 菌种鉴定的条件。,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微生物的分类(classification): 按照它们进化的亲缘关系,根据形态、生理性状的差异,把它们有次序地、分门别类地,排列成一个系统,这就是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对某个未知微生物,根据培养特征,与已知的菌种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对号入座”的原则,设法从分类检索表中查找出具体的位置和“名字”。如是新种,则给以新的名称,补充到检索表中。</p><p>5、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a)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 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映生 物亲缘关系为目标。,b)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 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统发育的分类系统。,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章节内容,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系统分类单元、种的概念、学名、亚种 第二节 微生物在。</p><p>6、第二节 原核生物的分类,1.分类有以下三个目的: (1)为了研究工作,生产应用,便于查找。 (2)了解生物进化途径。 (3)了解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一、概述:,2.任务: 分类、鉴定、命名 3.定义: 现代分类学基本上有两派,一派强调形态特征,一派强调亲缘关系。 形态特征表现型 亲缘关系基因型,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 界(Kingodm) 门(phylum) (亚门) 纲(Class) (亚纲) 目(order) (亚目) 科(family) (亚科) 族(group) (亚族) 属(genus) (亚属) 种(species),一、细菌的分类单位与命名法规,一、细菌的分类单位与命名法规,一、细菌的分类单位与。</p><p>7、微生物分类,命名和鉴定,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命名P130-136,微生物鉴定,基本步骤:1。为了获得这种微生物的纯种培养物2。确定一系列必需的标识指标3。寻找权威识别指南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使用不同的重点识别指标:真菌:形态特征丰富,细胞体积大,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的三鲜菌,酵母: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兼用细菌:形态特征更不足,使用更多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指标,将普通微生物识别技术分为四个不同的水平:细胞的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