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一、胃与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 胃与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表现夜间痛、饥饿痛、空腹痛(餐后3-4h)。(二)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切断左、右腹腔迷走神经干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左干分出肝支、右干分出腹腔支以后再将迷走神经切断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胃的神经。穿孔死亡率约10%。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Tag内容描述:<p>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外科教研室 充盈缺损 + 龛影 Filling Defect with niche 侧位切线位 正位 n溃疡不愈合、术口感染、消耗症状、费用高昂 n如果能早诊断、早处理 l术后 第一节、概述 l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局限性 圆形或椭圆形的全程粘膜缺损。又称“ 消化性溃疡” 一、胃与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 胃与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 二、外科治疗的主要适应症: l急性穿孔 l出血 l幽门梗阻 l药物治疗无效的溃疡病人 l胃溃疡恶性变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l病理性高胃酸分泌 lHP的致病作用:分泌的酶对胃黏膜损害 介导炎性反应及变态反应 有。</p><p>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 上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2019,-,1,病因,病理性高胃酸分泌 胃黏膜屏障损害 HP的致病作用:分泌的酶对胃黏膜损害 介导炎性反应及变态反应 有细胞空泡毒素及相关蛋白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药物相关性溃疡,2019,-,2,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特点,好发于30岁左右男性 发作可有周期性 腹痛有节律性,表现夜间痛、饥饿痛、空腹痛(餐后3-4h) 进食、止酸剂有效,2019,-,3,胃溃疡特点,高发40-60岁 多位于胃小弯 腹痛节律性不明显,常餐后0.5-1h开始 进食止痛及止酸剂疗效差 治疗后易复发,易发生。</p><p>3、二)胃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切断左、右腹腔迷走神经干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左干分出肝支、右干分出腹腔支以后再将迷走神经切断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自幽门上7cm起紧贴胃壁小弯切断迷走神经前、后支分布至胃底体的分支,向上延伸至胃、食管连接部。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肝支、腹腔支及分布到胃窦的“鸦爪”神经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是最早提出来的术式。约在食管裂孔水平,切断左、右二支腹腔迷走神经干。根据情况,再行胃空肠吻合或幽门成形术,甚至胃窦切除等胃引流手术。其缺点:由于腹迷走神经干尚有管。</p><p>4、胃十二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临淄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王林忠,解剖生理概要,(一)胃的位置和分区 (二)胃壁的结构 (三)胃的韧带 (四)胃的血管 (五)胃的淋巴引流 (六)胃的神经,胃的位置和分区,胃壁的结构,胃壁的结构,胃的血管,胃的血管,胃的淋巴引流,胃的淋巴引流,胃的神经,胃的生理(一),近端胃(U+M) 接纳、储存、分泌胃酸 远端胃(胃窦) 分泌碱性胃液,磨碎(2mm)、搅拌、初步消化 胃排空 混合食物4-6h 胃运动的神经调节:副交感和交感 壁细胞HCl,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的生理(二),自然分泌(消化间期分泌) 基础胃液 刺激性分泌。</p><p>5、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切断左、右腹腔迷走神经干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左干分出肝支、右干分出腹腔支以后再将迷走神经切断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自幽门上7cm起紧贴胃壁小弯切断迷走神经前、后支分布至胃底体的分支,向上延伸至胃、食管连接部。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肝支、腹腔支及分布到胃窦的“鸦爪”神经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是最早提出来的术式。约在食管裂孔水平,切断左、右二支腹腔迷走神经干。根据情况,再行胃空肠吻合或幽门成形术,甚至胃窦切除等胃引流手术。其缺点:由于腹迷走神经干尚有管理肝、胆、胰、肠的分。</p><p>6、约5%10%消化性溃疡可致穿孔,其中DU穿孔占90%,男性多见,冬季多发,穿孔死亡率约10%,DU游离穿孔多发生于小弯,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腹痛,持续性加重伴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约10%穿孔伴出血。慢性穿孔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后壁,后壁穿孔多并发出血或穿透入胰腺与之粘连,腹痛顽固、持续,可放射至背部,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病因与病理,溃疡病穿孔是活动期的溃疡逐渐向深部侵蚀,穿透浆膜的结果。绝大多数穿孔只是一处。多为幽门附近的胃或十二指肠前壁穿孔,穿孔的直径一般在05厘米左右。位于后壁的溃疡在侵蚀浆膜层前多与邻近器官发生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