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治疗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一、温病治则及确立 治法的依据。一、温病治则及确立 治法的依据。(一)温病治则。(一)温病治则。卫气营血治则。卫气营血治则。入营犹可透热转气。1、审查病邪性质——根据病邪的性质。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一、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二、确立温病治法的注意点。3、病与证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祛除病邪。
温病的治疗Tag内容描述:<p>1、1,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2,一、温病治则及确立 治法的依据,3,(一)温病治则,卫气营血治则: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则: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4,(二)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1、审查病邪性质根据病邪的性质“审因论治”。 2、辨病机变化运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明确病变的部位、病邪的性质、邪正虚实等。 3、针对特殊症状 神昏开窍 痉厥息风 斑疹化斑透疹 虚脱固脱,5,(三)确立温病治法。</p><p>2、1,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2,卫气营血治则: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则: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3,一、温病治则及确立 治法的依据,4,(一)温病治则,卫气营血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5,(二)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1、审查病邪性质审因论治 2。</p><p>3、1,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2,第一节 温病治法确立 的依据,3,一、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1、审查病邪性质审因论治 2、辨病机变化因证施治 3、针对特殊症状 神昏开窍 痉厥息风 斑疹化斑透疹 虚脱固脱,4,二、确立温病治法的注意点,1、邪正关系立足祛邪,注意扶正; 2、整体局部关系注重整体,着眼局部; 3、病与证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知常达变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温病用温药等。,5,第二节 温病基本治则,一、祛邪护阴 二、卫气营血治则 三、三焦治则,6,第三节 温病的主要 治法,7,一、 解表法,定义:驱除表邪,解除。</p><p>4、第六章第六章温温病的病的治疗治疗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 1 明确温病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明确温病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明确温病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明确温病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 的含义的。</p><p>5、第五章 治疗与预防 主要内容 1 温病的主要治法2 温病兼挟证治疗3 温病瘥后调理4 温病的预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辨证治疗十法 突出解表法 清热法 下法等中医急诊常用治法 了解兼挟证及温病瘥后调理 重视温病预防学。</p><p>6、,第五章温病的治疗,.,了解温病兼夹证治疗和瘥后调理方法。熟悉温病的治疗原则。掌握温病主要治法的具体运用。,.,温病的治疗,是以温病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根据温病的证候表现,探明致病原因,明确证候性质、病证类型、邪正的消长、有无兼证以及患者体质属性等,然后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用适宜的方药,以祛除病邪,扶助正气,调理阴阳,促使患者恢复健康。,.,第一节温病的治疗原则,一、祛除温邪1.祛。</p><p>7、1,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2,总治则 热者寒之,温者清之。,3,卫气营血治则: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则: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4,一、温病治则及确立 治法的依据,5,(一)温病治则,卫气营血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p><p>8、1,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2,第一节 温病治法确立的依据,3,一、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1、审查病邪性质审因论治 2、辨病机变化因证施治 3、针对特殊症状 神昏开窍 痉厥息风 斑疹化斑透疹 虚脱固脱,4,二、确立温病治法的注意点,1、邪正关系立足祛邪,注意扶正; 2、整体局部关系注重整体,着眼局部; 3、病与证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知常达变同病异治和异病同。</p><p>9、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概 述,温病的治疗,是在温病的诊断、辨证基础上确立相应治法,选用适宜方药,以达到邪去正安。 治疗基础:明确诊断,准确辨证 治疗关键:确立治法,选用方药 治疗目的:祛除外邪,扶助正气,举 例,提 纲,一、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 三、温病主要治法 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五、温病瘥后调理,一、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温病治法确立的主要依据是病因和病机 1、审病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