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187。
文化经典研读Tag内容描述:<p>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 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 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豪:豪爽解析:豪:豪迈。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p><p>2、选做题练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概述: 2010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在结构上的最大变化是取消“文章赏析题”,新增选做题。选做题的设置,对考生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应对选做题,我们除了回归课本认真落实选修内容的复习外,还要积极主动探寻选做题的设题程式与答题技巧。,二、 设题程式。选做题采取二选一的形式,分值12分。从试题设置来看,题型一般为简答题,要求考生能对文本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就文化经典的现实意义进行相应的阐述。从阅读与表达两方面考查。阅读方面的命题,(外国小说、古代文化经典)强调个性化的。</p><p>3、红楼梦评论(节选)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相关文言句式。2了解王国维对红楼梦人物悲剧命运的哲学阐释。见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走近作者”。“滴残春雨住无期,无尽园花卧不知。因病废书增寂寞,强颜入世苦支离。拟随桑户游方外,未免杨朱泣路歧。闻道南山薇蕨美,膏车径去莫迟疑。”(病中即事)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来,罗振玉要支持他到西洋留学,而后未果。病痛与抑郁交织,而志向不得成。后为罗振玉译书,所译之书涉及教育学、科学、哲学。1901年在藤田的指导下学习哲学。在这段独学时代,他深入了解叔本华、康德。对于康德的书。</p><p>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p><p>5、胠(q )箧(qi ) 轩冕(min) 稽(q )首 社稷(j ) 衮(gn)服 箪(dn)食 倒戟(j ) 弑(sh )君 粳(jng)米 糯(nu)米 夏潦(lo) 刈(y)禾 汲(j)灌 粘(nin)性,曲肱(gng) 殚(d n)精竭虑 藏獒( o) 勖(x )勉 编纂(zun) 铁砧(zhn) 无稽(j)之谈 泥滓(z) 炽(ch)热 淬(cu)火 锻(dun)造 铸(zh)造 舛(chun)漏 装潢(hung)菑畲(z sh ) 縲绁(li xi ),“格物致知”成了人们的广泛共识,例如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路漫。</p><p>6、9.5米高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广场东侧 2011-01-12 07:42:19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雕像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p><p>7、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精讲课,考点一:文化常识积累,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合称为 “四书”。,走近论语,孔子,名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 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 来做事”。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关于孔子,入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p><p>8、儒道思想的异同,异: 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使人心向“仁”,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原因,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原 因,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p><p>9、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遽 立刻 B 然二者颇难分别颇 很 C 稼轩之词豪豪 豪迈 D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 衡量 解析 A项 遽 匆忙 草率 答案 A 2 下列词句中加。</p><p>10、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 节选 学习目标 一 了解 修齐治平 的思想 二 明白 三纲 八目 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三 积累文言词句 把握文意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原为 礼记 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 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 大学 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它与 论语 孟子 中庸 合称为 四书 大学。</p><p>11、老子 五章 学习目标 1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 2 领悟 老子 五章的思想内涵 3 掌握文言知识点 4 探究儒道之异同 老子 老子 姓李 名耳 谥聃 字伯阳 公元前571年诞生 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 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 道德经 又称 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p><p>12、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 节选 学习目标 一 了解 修齐治平 的思想 二 明白 三纲 八目 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三 积累文言词句 把握文意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原为 礼记 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 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 大学 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它与 论语 孟子 中庸 合称为 四书 大学。</p><p>13、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 节选 学习目标 一 了解 修齐治平 的思想 二 明白 三纲 八目 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三 积累文言词句 把握文意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原为 礼记 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 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 大学 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它与 论语 孟子 中庸 合称为 四书 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