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文言文18个虚词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一、常用文言文虚词。虚词。可作代词、连词、语气词。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十八个常用虚词。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虚词练习(一)。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介词。文言虚词。yān。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

文言文18个虚词Tag内容描述:<p>1、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2012-11-05 11:01:10)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学科资料 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p><p>2、常用18个文言虚词用法 而 其 乃 则 之 (第二册) 因 为 以 若 于 (第三册) 且 者 何 所 与 (第四册) 焉 也 乎 (第五册) 而 表示 并列关系 ,相当于“而且”、“又”、 “和”或不译。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表示 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朝而往,暮而归。 表示 假设关系 ,连接主语和谓语,相 当于“如。</p><p>3、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讲析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常用文言文虚词:而说文:“而,须也。”本义为胡须,在先秦时期已经不常用,秦汉以后完全消失。虚词“而”是假借字。可作代词、连词、语气词。作代词和语气词的“而”中古以后逐渐少用乃至消失了;作连词的“而”从古到今一直沿用,变化不大。(一)代词“而”既可作人称代词,也可作指示代词。1、人称代词“而”作第二人称,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可以作主语或定语,一般不作宾语。“而”作主语。根据上下文义,可译为“。</p><p>4、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p><p>5、十八个常用虚词一之(一)代词 第三人称代人:他作师说以遗之(师说)代事:它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物:它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第一人称 代人: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第二人称 代人:你 (二) 助词 近指、远指这、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后面的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宋何罪之有(公输)补足音节不译顷之,烟炎张天。</p><p>6、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剑阁峥嵘而。</p><p>7、高中文主言文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p><p>8、文言虚词练习题(18个)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 图穷而匕见4、 余闻而愈悲5、 庄宗受而藏之6、 温故而知新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 徐而察之19、 夫诸。</p><p>9、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答案(2)四、“于”字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对象)3.而耻学于师(介词,向)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介词,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6.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相当于“被”)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8.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相当于“被”)10.游于是乎始(介词,从)1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连词,与,和)12.将请罪于君,君不许(介词,向)13.从王于师,以为前驱(。</p><p>10、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文言虚词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刘海燕目录1而,r2乎,h3其,q4且,qi5然,rn6所,su7为,wei8焉,yn9也,y10以,y11矣,y12因,yn13于,y14与,y15哉,zi16则,z17者,zh18之,zh1而,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p><p>11、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1、而】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尾“就”“接着”“来”。可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一般来说在译时,“何”要后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是宾语前置。)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3。</p><p>12、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3)答案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之”,可译成“在那里”“从这里”,多用于缺补语或宾语的陈述句末。)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此处可以译为“在哪里”)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传) (从哪里)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于加之,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助词)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p>13、高考文言文18个常用虚词用法精解(学生版)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解释下面各虚词的用法一、【而】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9.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10.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11.未几而。</p><p>14、高中生虚词:与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则 者 之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p><p>15、中考18虚词整理 1 之 1 代词 代人 事 物 例句 长跪而谢之 亲戚畔之 呼尓而与之 肉食者谋之 学而时习之 委而去之 指示代词 这 例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例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p><p>16、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 (一)而 1.连词:(1)转折关系。(但、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因而、因此)例。</p>
【文言文18个虚词】相关PPT文档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用法.ppt
【文言文18个虚词】相关DOC文档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doc
《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讲析.doc
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docx
十八个文言虚词.doc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x
高中文主言文18个文言虚词.doc
文言虚词练习题18个.doc
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2)答案.doc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doc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doc
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答案.doc
高考文言文18个常用虚词用法精(学生版).doc
高中文言文必备18个虚词.doc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docx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