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句式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文言常见句式总汇◇ 1 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 • 判断句 •疑问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变式句 (即倒装句) •固定句式 结束练习 2 一、判断句 •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考点——常见文言句式突破学案。文言文常见句式。
文言文常见句式Tag内容描述:<p>1、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文言常见句式总汇 1 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 判断句 疑问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变式句 (即倒装句) 固定句式 结束练习 2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 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 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 行判断。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 要作出判断。 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p><p>2、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句式与虚词用法初中文言文常用句式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p><p>3、文言文考点常见文言句式突破学案姓名: 班级: 时间:2013-9-16考试说明对本学案内容的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能力层级B。“理解”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考试说明规定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四种句式。见下表:(一)判断句文言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判断句有以下七种形式:句式标志词解 说例 句判断句式“者,也”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p><p>4、文言文常见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陈胜者,阳城人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p><p>5、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p><p>6、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4、“者也”都不用。如: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刘备天下枭雄。</p><p>7、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用:“,也(或者也)。”表示;如:夫战,勇气也。3、用:“者,。”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4、用:“, 。”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常见的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2、用“见”的形式表示;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用“见于。</p><p>8、理解常见文言句式考点指要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四种常见文言句式。考点精讲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由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或解说,形式为:“者,也。”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主语后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3、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p><p>9、文言常用句式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p><p>10、文言文常见句式,疑问句,一、表示疑问的词语: 1.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 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何以? 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4.何所? 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如何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p><p>11、知识梳理,巩固练习,文言常见句式总汇,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 (即倒装句),固定句式,结束,练习,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要作出判断。 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p><p>12、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常用判断句形式,1.用“者” “也”或“耳”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直接用“是”的很少)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1.用“者” “也”或“耳”。</p><p>13、文言常用句式,课 前 小 练,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 2、沛公军霸上。 3、沛公安在?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慧眼识珠,考 点 分 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文言句式,常式句,变式句,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判 断 句,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p><p>14、1,知识梳理,巩固练习,文言常见句式总汇,2,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 (即倒装句),固定句式,结束,练习,3,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要作出判断。 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p><p>15、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文言文句式总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一、固定句式文言文固定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之一。固定句式在解题的很多时候,可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是文言文固定句式的汇总。(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三国志 荀彧传 )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 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 的(人、物、事)干什么用”。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p><p>16、文言文常见句式 疑问句 一 表示疑问的词语 1 奈何可译为 怎么办 怎么 为什么 等 沛公曰 今者出 未辞也 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2 何如可译为 怎么 怎么样 怎么办 等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求 尔何如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3 何以 译为 根据什么 凭什么 为什么 怎么会 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p><p>17、文言文常见句式 疑问句 一 表示疑问的词语 1 奈何可译为 怎么办 怎么 为什么 等 沛公曰 今者出 未辞也 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2 何如可译为 怎么 怎么样 怎么办 等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求 尔何如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3 何以 译为 根据什么 凭什么 为什么 怎么会 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