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1. 博学 古义。《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实词、虚词、句式、 成语 二、实词(古今异义) &#167。二、实词(古今异义) &#167。无能为也已(通。共其乏困(通。(通。3.秦伯说&#160。说&#160。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1.状语后置 2.宾语后置 3.判断句 4.被动句。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Tag内容描述:<p>1、薆螇羂芀蒂袆肅肂莈袅螄芈芄蒁袇肁膀蒁聿芆蕿蒀蝿腿蒄葿袁莄莀蒈羃膇芆蒇肆羀薅蒆螅膆蒁薅袇羈莇薅羀膄芃薄蝿羇艿薃袂节薈薂羄肅蒄薁肆芀莀薀螆肃芆虿袈艿膂虿羁肂蒀蚈蚀芇莆蚇袃肀莂蚆羅莅芈蚅肇膈薇蚄螇羁蒃蚃衿膆荿螃羂罿芅螂蚁膅膁螁螃羈蕿螀羆膃蒅蝿肈肆莁螈螈芁芇螇袀肄薆螇羂芀蒂袆肅肂莈袅螄芈芄蒁袇肁膀蒁聿芆蕿蒀蝿腿蒄葿袁莄莀蒈羃膇芆蒇肆羀薅蒆螅膆蒁薅袇羈莇薅羀膄芃薄蝿羇艿薃袂节薈薂羄肅蒄薁肆芀莀薀螆肃芆虿袈艿膂虿羁肂蒀蚈蚀芇莆蚇袃肀莂蚆羅莅芈蚅肇膈薇蚄螇羁蒃蚃衿膆荿螃羂罿芅螂蚁膅膁螁螃羈蕿螀羆膃蒅蝿肈肆莁螈。</p><p>2、岳阳楼记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整理人:张彩霞一、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谥文正,有谥号文正传世。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在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记”:是古代的散文。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p><p>3、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p><p>4、世说新语两则一、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6)陈。</p><p>5、二十一 诗经二首静女氓1.课文导读静女是一首爱情诗歌。在诗人心里,自己喜爱的女子既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诗人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她送的“彤管”,它是那么好看,叫人爱不释手;还有她送的一束荑草,格外的美丽!诗歌的语言虽然平淡,但有情节、很风趣。诵读时,宜用自然的停顿,读出诗歌优美和谐的旋律,并于重章叠唱中体会情节发展的节奏,感受主人公纯真而热烈的感情。氓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歌通过一位弃妇自述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对美好、自。</p><p>6、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既东封郑:东,在东边。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 :军,驻扎。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p><p>7、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 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p><p>8、高中文言常识归纳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有一些相关的词语记载。1.诣:到,去。2.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考察,查办,查明。6.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8.劾:弹劾,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禀告。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对:回答或对话。12.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p><p>9、八(下)文言文阅读要点整理八(下)文言文阅读要点整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个别字词的解释 邹忌修(长)八尺有余,形貌昳丽(光彩美丽) 。朝服(穿)衣冠,窥(察看)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表示比较, “与-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 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谁)美?”客曰:“徐公 不若(比得上)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仔细)视之,自以为(认为)不如。</p><p>10、劝学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 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参加,参考。3. 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今义:疾病,快。4. 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p><p>11、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资料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 2一介书生 古:量词,个 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以二十岁为弱。</p><p>12、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共其乏困 ( )3.夫晋,何厌之有 (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5.秦伯说,与郑人盟 ( )6.失其所与,不知 (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贰: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既东封郑 ( )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与郑人盟。</p><p>13、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实词、虚词、句式、 成语 二、实词(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二、实词(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 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诸侯的封地 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 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 今义 不安定,不安宁 客套话,表歉意和 感谢 二、实词(一词多义) 相: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p><p>14、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二、词汇积累(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 “ 说”同“悦” ,愉快。2、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你。3、是知也: “知”同“智”聪明。 (二)成语: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三、原文填空: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p><p>15、高中文言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p><p>16、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2傍行八道: “傍”通 3收禽:逮捕。禽,通 4形似酒尊:“尊”通 古今异义词: 1交接:古: 今:连接 移交和接替 2孝廉:古: 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3不行:古: 今:不可以 4特征:古: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方面:古: 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国王:古: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下车:古: 今:从车上走下来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一词多义观 观太学( ) 大王见臣列观( )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 玄都观里桃千树(。</p><p>17、粤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点汇集必 修 114 诗经两首静女一、通假字爱 见 说 女 归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匪女之为美2倒装句俟我于城隅 (于城隅,状语后置)氓一、通假字说 泮 于 无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夙,在早晨;夜,在夜里)2数词作动词士贰其行(贰,使不专一)二三其德(二三,使三心二意)三、文言句式1倒装句秋以为期(秋以,宾语前置)2判断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15 离骚一、通假字锡 辟 道 正二、古今异义以为 纯粹 代序 党人 捷径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名余曰正则兮(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字,给人取表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