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上的
【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对常用的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e学习。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
我们身体上的Tag内容描述:<p>1、我们身体上的“尺”【学习内容】:量一量(教材6869页).【学习目标】:1、通过对常用的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转角石】【导学过程】:一、认识尺。师:我们小朋友今天带来了许多种尺子,我们看一看。这是学生尺;这是米尺;这是卷尺;这是折尺二认识“身体尺”(1) 你知道“身体尺”是哪些了吗?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2) 同桌之间互相量。 (3) 一拃、一。</p><p>2、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掌握用尺子量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尺子、5角硬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和你妈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p><p>3、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教材分析】本课。</p><p>4、e学习”平台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以“我们身体上的尺”为例 贺琦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212300) “e学习”即数字化学习,指的是学生借助电子网络获得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能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如下一些变化:(1)在教学方式上,由“带着课本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课本”; (2) 在教学时间上, 由“课上讲解”调整为“课下将重点内容录制为3分钟左右的视频”; (3)在学习方式上,由“跟老师学”变为 “自学和互学”; (4)在学习时间上,由“课上听讲”变为“课下。</p><p>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重点:了解“身体尺。</p><p>6、1,2,3,4,5,6,7,8,9,一、填一填 : 1、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 2、量一支铅笔的长度用( )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用( )作单位。,10,11,12,13。</p><p>7、可编辑 这是一次估测物体长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估计的意味,得到的是物体大约有多长,与实际长度有一些误差;有测量的行为,是用自己的拃长、脚长、步长、庹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和用尺测量长度有些相似。因此,教材把一拃、一脚、一步、一庹称为身体上的“尺”。 整个活动由三部分组成,依次是:认识“身体尺”、用“身体尺”量、反思活动过程。 1. 认识“身体尺”。 这一部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