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复习
一、物种、亚种、双名法。是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1.原生动物的特征。(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根据运动胞器、细胞核及营养方式分成4纲 (1)鞭毛虫纲。无脊椎动物类群比较。复习课。无脊椎动物类群及各自特征。一\无脊椎动物类群比较。体表有( )细胞。
无脊椎动物复习Tag内容描述:<p>1、小结:(一)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或形成单细胞群体,由细胞器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运动:以鞭毛、纤毛或伪足来完成运动。 (三)营养: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具胞口、胞咽、食物泡和胞肛等)、渗透营养。 (四) 呼吸:借体表扩散作用与周围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五) 排泄:一般的含氮代谢废物都是水溶性的,可以通过扩散作用从细胞表面排出;伸缩泡主要用于调节水分平衡。 (六) 生殖:1、无性生殖:二分裂、复分裂、孢子生殖、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纤毛虫特有)。 (七)环境条。</p><p>2、绪论一、物种、亚种、双名法1、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由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或者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2、亚种:是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3、双名法:由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于1758年首创的双名法. 学名由二部分组成 ,属名(主格名词 、单数) 种名(形容词或定名人或者说地方名) ,属名的首字母大写,种本名的首字母不大写,双名制所用文字为拉丁文,学名后加定名人。</p><p>3、无脊椎动物,1原生动物的特征,(一)原生动物门,(1)体形微小,(2)一般由单细胞构成,有些种类是群体性的。 细胞可行使各项功能。,(3)原生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4)具有3种营养方式。,(6)当遇到不良条件时,可形成包囊,(7)生殖方式多样,(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2、原生动物的分类,根据运动胞器、细胞核及营养方式分成4纲 (1)鞭毛虫纲。运动胞器是一根或多根鞭毛,如眼虫、利什曼原虫、锥虫 (2)肉足虫纲。运动胞器是伪足,伪足兼有摄食功能,如大变形虫。 (3)孢子虫纲。没有运动胞器,全部营寄生生活,如间。</p><p>4、初中生物导学案课 题无脊椎动物类群比较课 型复习课备课人李树欣授课时间:学习目标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学习重点无脊椎动物类群及各自特征学习难点知识点灵活应用一无脊椎动物类群比较形态结构呼吸取食运动腔肠动物身体呈( )对称,体表有( )细胞,有口( )肛门无专门呼吸器官通过( )细胞捕食猎物固着在水草上,很少运动扁形动物身体呈( )对称,背腹( ),有口( )肛门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内寄生种类厌氧生活涡虫的咽可以伸出口外进行捕食,寄生种类吸食寄主营养涡虫藏在石块下,不大运动线形动物身体( ),圆柱形,体表有( )。</p><p>5、复习思考题:一、名词:五界系统、六界系统、动物学、物种、亚种、品种、双名法三名法、组织、器官、系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顶复合器、生活史、裂体生殖(裂殖体、裂殖子)、寄主(中间寄主、终末寄主)、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环状体、滋养体、包囊、两囊幼虫、辐射对称、浮浪幼虫、消化循环腔、皮肌囊、原肾管、同律分节、后肾管、闭管式循环、刚毛、疣足、担轮幼虫、外套膜、外套腔、齿舌、开管式循环、外骨骼、异律分节、节肢、触角腺、马氏管、书鳃、书肺、气管、变态、多胚生殖、幼体生殖、卵生、卵胎生、逆行变态、脊。</p><p>6、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 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A内胚层和外胚层B内胚层 中胶层和外胚层C三层细胞D一层细胞2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 这主要依靠 A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C发达的肌肉D 口的吞噬3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膜排出 B A B 4 水螅体内的结构叫做 A空腔B消化腔C体腔D内脏5 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 A淡水中B海洋中C森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