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7.2弹力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力的概念(受力物体)2、条件。(施力物体)A、力必然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B、必须有推、拉、提、压等作用过程C、力看不见。
物理7.2弹力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2节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经历选择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积极探索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p><p>2、1、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一、力的概念 (受力物体) 2、条件: (施力物体) A、力必然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 B、必须有推、拉、提、压等作用过程 C、力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 思考:那么如何判断力的存在呢? 1 改 变 运 动 状 态 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球受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静变动 由快变慢方向改变由慢变快 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形状变化 二、形变类型 再思考:这些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观 察 两 种 形 变 停止用力 恢复原状 停止用力 不能恢复 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塑性形变 想一想: 当你在拉长橡皮筋或。</p><p>3、7.2 弹力,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6-P7内容回答下例问题: 1、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2、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3、弹簧测力器的原理是什么?,一、弹力:,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p><p>4、交互式电子白板-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学校永宁四中设计者陈浩东学科(版本)物理章节第七章学时1年级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与弹性形变的概念,认识物体所发生的形变类型。2.能判断弹力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探究弹性形变与弹力方向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微小形变的视频,接触“微小放大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p><p>5、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 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p><p>6、第2节 弹力 教学设计 南寨中学 曹红强 一 教材分析 弹力 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就地位而言 学好弹力既可以巩固加深对力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为学好摩擦力做好铺垫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知。</p><p>7、运动无处不在 奥运在我身边,7.2 弹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推力、支持力等也都是弹力,(活动1)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 大小的关系,拉弹簧的力越大, 弹簧伸长得越 。,长,压塑料尺的力越大, 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大,结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 ,物体的形变就 。,(活动1)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 与外力大小的关系,越大,越大,。</p><p>8、6.2弹力,1,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力的概念,(受力物体),2、条件:,(施力物体),A、力必然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B、必须有推、拉、提、压等作用过程,C、力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思考:那么如何判断力的存在呢?,2,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效果:,球受力发生了什么变化?,由静变动,由快变慢,方向改变,由慢变快,3,力的作用效果,效果:,形状变化,4,二、形变类型。</p><p>9、6 2弹力 1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一 力的概念 受力物体 2 条件 施力物体 A 力必然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 B 必须有推 拉 提 压等作用过程 C 力看不见 摸不着 闻不到 思考 那么如何判断力的存在呢 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 球受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静变动 由快变慢 方向改变 由慢变快 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 形状变化 二 形变类型 再思考 这些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观。</p><p>10、6 2弹力 1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一 力的概念 受力物体 2 条件 施力物体 A 力必然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 B 必须有推 拉 提 压等作用过程 C 力看不见 摸不着 闻不到 思考 那么如何判断力的存在呢 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 球受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静变动 由快变慢 方向改变 由慢变快 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 形状变化 二 形变类型 再思考 这些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观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