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专题
期末物理复习资料——物理实验专题。高三物理实验专题复习。中考物理——实验专题。中考中的实验题主要分为测量实验题、操作实验题和创新思维实验题。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八年级下册实验复习专题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 1如图19是。实验装置图。
物理实验专题Tag内容描述:<p>1、期末物理复习资料物理实验专题高三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名称考试要求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必考(10分)两题实验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3探究合力的方法实验4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6研究平抛运动实验7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8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9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10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12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13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选考(4分)两题实验14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规律实验15。</p><p>2、莁蚈袁膅蒄袄螇膄薆蚇肅芃芆袂羁节莈蚅袇芁蒀袁袃芀蚂蚃膂艿莂薆肈艿蒄螂羄芈薇薄袀芇芆螀螆莆荿薃肅莅蒁螈羁莄薃薁羇莄莃袆袃莃蒅虿膁莂薈袅肇莁蚀蚈羃莀莀袃衿肇蒂蚆螅肆薄袁肄肅芄蚄肀肄蒆羀羆肃薈螂袂肂蚁薅膀肁莀螁肆肁蒃薄羂膀薅蝿袈腿芅薂螄膈莇螇膃膇蕿薀聿膆蚂袆羅膅莁蚈袁膅蒄袄螇膄薆蚇肅芃芆袂羁节莈蚅袇芁蒀袁袃芀蚂蚃膂艿莂薆肈艿蒄螂羄芈薇薄袀芇芆螀螆莆荿薃肅莅蒁螈羁莄薃薁羇莄莃袆袃莃蒅虿膁莂薈袅肇莁蚀蚈羃莀莀袃衿肇蒂蚆螅肆薄袁肄肅芄蚄肀肄蒆羀羆肃薈螂袂肂蚁薅膀肁莀螁肆肁蒃薄羂膀薅蝿袈腿芅薂螄膈莇螇膃膇蕿薀。</p><p>3、1-7-15 电学实验与创新课时强化训练1(2018天津理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 k),除了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量程01 V,内阻约10 k)B电压表(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C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约30 )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0.05 )E电源(电动势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F电源(电动势12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 ,额定电流2 A)(1)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__________,电流表选用__________,电源选用_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2)画出测量Rx阻。</p><p>4、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头锤鲍隔冤痰施蛰犯措氧属谬卡晃磊帆千拾电写卞爸砖浙讯江深贫违铜侨中考物理实验专题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题,由于它能较全面灵活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各地中考的实验题不断更新,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考查,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考中的实验题主要分为测量实验题、操作实验题和创新思维实验题。,双闭抿祝绰棕淫喻坠底杀害妈蒙廓斑融滨派千挽待耽舟撅菜注闲腰冲驹伞中考物理实验专题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题要注意问题:,1、实验原理的定向性 结合所学过的知。</p><p>5、高一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实验,安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善于思索。有一次,他在街上边走边思考,突然想出了一个电学算式,急着想把式子列出来,正巧前面停着一辆马车,就把马车的车箱当黑板了,马车走他也走,马车越走越快,直到追不上马车时,他才停下来,这时街上许多人都已经被他的这种失常行为笑得前仰后合了。,Beiing NO.161 High School Wang Wenzhao,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e M. Ampere) 生于 1775年1月22日,物理实验是我们了解自然 和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学习物理的目的: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创造条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改善人类的生。</p><p>6、专题21 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实验1.(2019广东六校联考)某同学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下端: 、 ,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更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上实际计时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知实验时纸带的 端通过夹子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可计算出实验时的重力加速度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p><p>7、电学实验专项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16分)某兴趣小组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方法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他们查得金属丝电阻率为,并粗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 ,实验室中有以下供选择的器材:A.电池组(3 V,内阻约1 )B.电流表A1(03 A,内阻0.012 5 )C.电流表A2(00.6 A,内阻约为0.125 )D.电压表V1(03 V,内阻4 k)E.电压表V2(015 V,内阻15 k)F.滑动变阻器R1(020 ,允许最大电流1 A)G.滑动变阻器R2(02 000 ,允许最大电流0.3 A)H.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使实验电路更节能,且测量结果尽量准确,测金属丝电阻时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p><p>8、专题12.8 研究平抛运动1. (2016上海嘉定一模)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平抛运动。某同学按如下的操作得到了一组数据: 将碰撞传感器水平放置,在轨道多个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将碰撞传感器竖直放置在离开抛出点一定距离处(图中虚线位置),在轨道多个位置静止释放小球,小 球都击中碰撞传感器。123456初速度v0(m/s)1.0241.2011.1761.1530.9421.060飞行时间t(s)0.2460.2490.2480.1730.2120.189(1)本实验除了碰撞传感器外,还需用到的传感器是 。(2)根据表格可知,碰撞传感器水平放置时,距离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约 m;碰撞传感器竖直放。</p><p>9、答案 D,图2,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00.0,甲,CBDAEF,图3,图5,d,图6,图9,图10,(1)用上表数据描绘电压随着电流的变化曲线; (2)为了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已作出电阻随电流 的变化曲线如图11所示,请指出图线的特征,并解释形成 的原因,图11,考前提醒 由于小灯泡的电阻很小,本实验应该采用“外 接法”.,图12,图13,答案 待测金属丝 直流电压10 V 红 0 E E,图15,图16,图17,图18,返回。</p><p>10、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修订概况,2001年7月,2003年4月,2001年7月,2003年4月,初中物理课程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目标,课标课程目标,F=Ma,课标内容标准,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标准P.19(3),三级主题案例,实 施 建 议,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评价建议,一 修改进程 二 修改依据 三 修改原则 四 修改内容 五 实施建议 六 问题探讨,修改依据,1 各类调研结果 2 国际课程比较 3 学科横纵衔接 4 学生发展需求 5 。</p><p>11、专题讲座,高中物理实验专题,一、误差和有效数字,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三、力学实验,(一)长度测量类,(二)打点计时器类,(三)平抛类,(四)弹簧、谐振类,高中物理实验专题,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按误差的产生原因分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所产生的。其特点是: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是: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 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p><p>12、探究专题 1、 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所。</p><p>13、2015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物理实验 X新题重组 效果自评 1 2014安徽高考 图1是 研究平抛物体运动 的实验装置图 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其中合理的有 a 安装斜槽轨道 使其末端保。</p><p>14、2016 2017龙口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八 班 学号 姓名 1 如图所示 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 图1中铅笔的长度 是 cm 图2中铅笔的长是 cm 图1 图2 图1 图3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4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图4 图3 3 由图5可知剩余液体和杯的总质量为 g 由图6可知液体和杯的总质量为 g 由图7可知液的体积为 3 液体的密度。</p><p>15、2014年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1 小明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 度 分度值为1 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 小时 分 秒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 大 或 小 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 vAB m s vB。</p><p>16、专题10 压强实验探究题汇编 第一部分 压力作用效果实验探究专题 教材中实验考察 1 05镇江 在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 小桌 海棉 砝码 木板 设计了图 a b 两个实验 通过观察图 a b 后得出 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 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 如图 c 所示 通过对图。</p><p>17、八年级下册实验复习专题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 1如图19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图。(4分) (1)小车必须从三个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在 表面滑行最远,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