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第13课时 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2.在实际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及其独特价...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我认识了方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Tag内容描述:<p>1、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练习与应用第712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1314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练。</p><p>2、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练习与应用第712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1314题及“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练习与应用求x的值(1)三角形面积275cm。 11cmx cm(2)长方形周长9m。1.5mx mxxx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2x+1.529 (x+1.5)29 x+1.592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p><p>3、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 教学目标: 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p><p>4、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能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实际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及其独特价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根。</p><p>5、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我认识了方程,知道了等式的性质。,我学会了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我能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举例说说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像x-30=50、3x=6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小组讨论:,2. 等式有哪些性质?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 要注意什么?,等式的性质。</p><p>6、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练习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 19页 回顾与整理 练习与应用 的1 6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 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 在。</p><p>7、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1、出示第8题题目。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p><p>8、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反思1、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p><p>9、第一单元 整理与练习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c、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列上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能列形如ax=c、axb。</p><p>10、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 c axbx c的方程的解法 能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在实际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及其独特价值 提高分析问。</p><p>11、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10.10.3510003.20.550.2530.36=0.6+2.13=0.60.4=2.4-=0.12=,10,350,20,2.64,0.24,1.4,1.6,2.73,0.01,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举例说一说本单元中我们解了哪些形式的方程?是怎样解的?解这些方程的依据是什么?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p><p>12、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 回顾与反思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p><p>13、第9课时 练习课训练1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 学校今年栽梧桐树128棵,比樟树棵数的3倍少22棵。学校今年栽樟树多少棵?2.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3张林和李涛收集邮票,张林收集了126张,比李涛的3倍少6张,他们共收集了邮票多少张?4。</p><p>14、第9课时 练习课 训练1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 学校今年栽梧桐树128棵,比樟树棵数的3倍少22棵。学校今年栽樟树多少棵? 2.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 3张林和李涛收集邮票,张林收集了126张,比李涛的3倍少6张,他们共收集了邮票多少张? 4、 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p><p>15、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p><p>16、第11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p><p>17、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 4页的例3 例4和试一试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 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p><p>18、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1课时等式与方程 1 初步理解 等式 不等式 和 方程 的意义 并进行辨析 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2 在观察 分析 抽象 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概念 感受方程的思想 3 体会在知识探索过程。</p><p>19、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第 2 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X50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为等式。,等式两边同时减。</p><p>20、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 引导: (1) 让。</p>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相关PPT文档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