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压中心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夏季气压中心Tag内容描述:<p>1、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低气压中心分裂带状气压带 (1)成因:__________、地形起伏。 (2)例子,海陆分布,副极地低,2.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暖空气,夏季,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聚集,使气压升高,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则形成低压。如下图:,(2)夏季,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减少,使气压降低,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则形成高压。如下图:,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割裂气压带,(2)形成季风。</p><p>2、课前复习:,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 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p><p>3、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重难点)3应用气压带、风带解释气候成因及特点。(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阅读教材P36P38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布季节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1月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正误判断:(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p><p>4、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 课题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班级授课(完成)时间3课时教师(学生)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2.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p><p>5、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夏 季,冬 季,活动 1,?,请结合课本“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回答“活动”。,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原因: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原因: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轻而上升。,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高,低,活动 2,?,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状分布;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分布有重大影响。,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p><p>6、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17.月下旬,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压B.亚洲高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此时,北半球发生断裂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1.A2.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完成第3题。3.“露气寒冷,将凝结。</p><p>7、第三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P25考点题号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2、3、1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5、6、7、8、9、10、11、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图中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1与我国冬季风的形成有关的气压中心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2图中地的风向及其成因是()A东南风海陆热力差异B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西南风海陆热力差异D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答案D解析。</p><p>8、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swf,相似的情况发生在海陆之间,冬季和夏季海陆温度各有何差异? 相应的情况,冬夏季海陆气压有何差异?,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探究活动:,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 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60,0,30,3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1. 北半球冬、夏季。</p><p>9、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屏山中学 孙娟,60,0,30,30,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60,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太阳直射点 北 南,结论:气压带风带随 ____ 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___,冬季偏___,假设:地表均一,地表是不均匀的,有海陆分布、地表起伏等,0,探究活动一: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冬季,结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高,低,低,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低,高,高,副 热 带 高 。</p><p>10、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B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一个原因C 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D 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2.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B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 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 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3.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A 亚洲高压B 阿留申低压C 印度低压D 夏威夷高压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关于。</p><p>11、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2结合具体气候的形成、分布和特点,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2形成和分布学法指导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有热低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压中心。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季节气压中心性质影响冬季蒙古。</p><p>12、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为大陆上气压中心,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BC D2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北京炎热多雨解析:第1题,由于北半球的陆。</p><p>13、阶段一,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二,阶段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蒙古西伯利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低纬度,热量和水分,气候形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亚洲季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p><p>14、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重难点) 3应用气压带、风带解释气候成因及特点。(重难点) 基。</p><p>15、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思考:,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其假设前提是什么?实际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吗?气压带能否完整保留?,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p><p>16、第2课时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 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 重难点 3 应用气压带 风带解释气候成因及特点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阅读教材P36 P38上部图文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 1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分布 季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1月 蒙古 西伯利亚 高。</p><p>17、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据海图学家考证,郑和船队的舟师对中国近海季风的风向很有研究。郑和船队的出行,都是根据季风科学地安排往返的航行日期。庞大船队之所以能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平地”,是科学航海及合理利用季风的结果。 宋诗云:“北风航海南风回,远物来输商贾乐”,生动地描述了出入泉州港的商船利用季风航海发展海外贸易的盛况。,北风航海南风回,远物来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