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思想
孔子创立的儒学。故选C项。课时3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的背景及历史地位。先秦科技文化。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中国早期思想科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明形成奠定了基础。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先秦时期的思想。④思想文化。形成一些思想流派。一、孔子及其思想。
先秦时期的思想Tag内容描述:<p>1、第3课时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选C。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p><p>2、课时3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纲考点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先秦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2)诗经。(3)楚辞。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春秋至战国时期,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历史解释中国早期思想科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明形成奠定了基础;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思想上的反映,推动了历史变革的进程。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主张、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评价春。</p><p>3、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轻巧识记“百家争鸣”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p><p>4、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思想:(1)“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3)孔子*。2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2)诗经。(3)楚辞。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主干梳理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1)主张(2)地位: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1)主张(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深远。(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原因(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p><p>5、引言: 西安的儒学文化遗迹,董仲舒墓,西安碑林 (西安文庙),关中书院,第一部分 先秦儒学奠基人,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位列“四书”之首。,一、孔子及其思想,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1.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论语子路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p><p>6、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促使井田制向小农经济演进D推动了新、旧社会的转型答案D解析诸侯为了争霸而延揽人才,推动人才流动,诸侯争霸是人才流动的原因,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共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