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编号:1259375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Tag内容描述:<p>1、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不再注重细菌和真菌主要特征知识的识记效果,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用肉眼难以看见。但在其大量繁殖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通过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地区分细菌和真菌。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可形成一个菌落,通过菌落的数目可知单位面积内细。</p><p>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什么是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3 实验中,你采集细菌或真菌的过程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学生略作准备,完成老师的提问。过渡: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各学习小组的同学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推进新课各学习小组的代表按照抽签顺序,有秩序地发表演讲,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究报告和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质疑补充。展示一: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我们小。</p><p>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课题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个性化修改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细菌、霉菌等)新课一、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在猪肉块。</p><p>4、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方式 2 了解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 1 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2 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科书在前面介绍了。</p><p>5、第1章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基的 于教 学学 情目 与标 课设 标计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细菌的繁殖形式 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方式 了解细菌 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p><p>6、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课题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 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 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 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 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难点 1 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 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导入 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p><p>7、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方式 2 了解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 1 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2 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科书在前面介绍了动物 植物 细菌的繁殖基础上 再介绍真菌的繁殖方式 使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各主要生物类群的繁殖能建立起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界 认识自己 四 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