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PPT课件
第3章信道容量。信道与信道容量。
信道PPT课件Tag内容描述:<p>1、1,第3章 信道容量,3.1 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 3.2 单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2.1 信道容量的定义 3.2.2 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2.3 离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3.3 多符号离散信道 3.4 多用户信道 3.5 连续信道 3.6 信道编码定理,2,3.1 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或通道。信道可以看成是一个变换器,它将输入事件X变换成输出事件Y。X与Y之间是统计依赖关系。 信道的数学模型:X P(y/x) Y,3,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任务:以信号的方式传输信息和存储信息 信道中存在随机噪声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一般都不是确定。</p><p>2、2020/5/12,1,第三章信道及信道容量,第一节信道分类及表示参数,第二节单符号离散信道及其容量,第三节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第四节连续信道及其容量,2020/5/12,2,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由于干扰而丢失的信息为H(X|Y);在接收端获取的关于发送端信源X的信息量是:I(X;Y)H(X)-H(X|Y)即: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传送的信息量。对于信道,所关心的问题是平均每个符号传送的最大信息。</p><p>3、信道与信道容量,第三章,2,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3.3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3.4连续信道及其容量,内容,3,信道,设信道的输入X=(X1,X2Xi,),Xia1an输出Y=(Y1,Y2Yj,),Yjb1bm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Y|X):描述输入/输出的统计依赖关系,反映信道统计关系,信道,X,Y,p(Y|X),4,无干扰(无噪声)信道。</p><p>4、1,第3章信道容量,3.1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3.2单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2.1信道容量的定义3.2.2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2.3离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3.3多符号离散信道3.4多用户信道3.5连续信道3.6信道编码定理,2,3.1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或通道。信道可以看成是一个变换器,它将输入事件X变换成输出事件Y。X与Y之间是统计依赖关系。信道的数学模型。</p><p>5、第五章:信道与信道容量,本章节达到的目的,了解信息论研究信道的目的、内容 了解信道的基本分类并掌握信道的基本描述方法 掌握信道容量/信道容量代价函数的概念,以及与互信息、信道输入概率分布、信道转移函数的关系 能够计算简单信道的信道容量/信道容量代价函数(对称离散信道、无记忆加性高斯噪声信道) 了解信道容量/容量代价函数在研究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理解香农第一定理又称无噪信道编码的物理意义 进一步从信息论的角度理解香农公式及其用途,概念问题,熵熵率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中的作用 互信息信道容量信道编码定理中的作用,回顾。</p><p>6、.第1,4章:信道与信道容量,第2,本章达成的目的,理解信息论研究信道的目的,内容,掌握信道的基本分类,掌握信道的基本描述方法,掌握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成本函数的概念,以及互信息,信道输入概率分布, 3、概念问题,其中,信道转换函数的关系能够计算简单信道的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成本函数(对称离散信道,存储加法的高斯噪声信道),并且能够理解信道容量/容量成本函数在研究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无熵失真的源编码。</p><p>7、信道与信道容量,第三章,.,2,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3.3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3.4连续信道及其容量,内容,.,3,信道,设信道的输入X=(X1,X2Xi,),Xia1an输出Y=(Y1,Y2Yj,),Yjb1bm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Y|X):描述输入/输出的统计依赖关系,反映信道统计关系,信道,X,Y,p(Y|X),.,4,无干扰(无。</p><p>8、第七章信道容量和信道编码 主要内容 1 信道容量及其以正交信号获取的方法 可靠性分析 2 信道的随机编码方式及其实现 3 基于信道速率的通信系统设计 1 基本概念 信道模型信道容量噪声信道正交信号随机编码信道可靠性。</p><p>9、上讲内容(1),无线移动信道的特点模型多径(频率选择性)和移动(多普勒扩展),2020/5/13,1,上讲内容(2),信道问题及解决失真干扰和噪声(损耗),2020/5/13,2,上讲内容(3),CDMA系统频率选择性的慢衰落信号问题和有关技术,2020/5/13,3,本讲内容,基本原理:FIR模型的系统辩识信道估计方法概述信道估计算法举例(GSM和CDMA),2020/5/13,4,2020/5。</p><p>10、3 5信道的加性噪声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除乖性干扰外 还有加性干扰 即加性噪声 加性噪声虽然独立于有用信号 但它却始终干扰有用信号 因而不可避免地对通信造成危害 某些类型的噪声是确知的 如电源哼声 自激振荡 各种内部的谐波干扰等 在原理上可消除或基本消除 另一些噪声则往往不能准确预测其波形 这种不能预测的噪声统称为随机噪声 加性噪声按来源不同 可分为 1 人为噪声人为噪声来源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其它。</p><p>11、1,1,信息论与编码,第3章信道和信道容量,2,2,信息论与编码,主要内容3.1信道的基本概念3.2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3.3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3.4连续信道及其容量3.5信源与信道的匹配,3,3,信息论与编码,3.1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重点:信道矩阵,4,4,信息论与编码,信道中存在的干扰使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只有统计依赖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分析输入。</p><p>12、第八章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按一定的规律给信息增加冗余度,使不带规律的原始数字信息变换为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字信息。信道译码: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是否发生错误,进而纠正错误。含义:是增加数码,利用冗余来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来减少错误的,即,用削弱有效性来增加可靠性。,采用信道编码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1、信道编码的检错、纠错原理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p><p>13、2020/5/12,1/64,信道容量,2020/5/12,2/64,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如果信源熵为H(X),希望在信道输出端接收的信息量也是H(X),由于干扰的存在,一般只能接收到I(X;Y)。信道的信息传输率R(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所能传送的信息量):就是平均互信息R=I(X;Y)。输出端Y往往只能获得关于输入X的部分信息,这是由于平均互信息性质决定的:I(X;Y)H(X)。,2020/5。</p><p>14、第三章 信道及其容量,信道的任务是以信号方式传输信息和存储信息。 研究信道中能够传送或存储的最大信息量,即信道容量。,3.1 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图3.1.1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3.1 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一、信道的分类 根据载荷消息的媒体不同,根据信息传输的方式,根据信息传输的方式分类中 根据信道的用户多少:两端(单用户)信道 多端(多用户)信道 根据信道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关联: 无反馈信道 反馈信道 根据信道的参数与时间的关系: 固定参数信道 时变参数信道 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特点: 离散信道 连续信道 半离散或半连续信道。</p><p>15、第 2 章 信道与噪声,2.1 信道的定义、 分类与模型 2.2 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3 变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4 信道内的噪声(干扰) 2.5 通信中常见的几种噪声 2.6 信道容量的概念,2.1.1 信道的定义 信道,通俗地说,是指以传输媒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 抽象地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信号以限制和损害。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2.1 信道的定义、分类与模型,2.1.2 信道的分类,由信道的定义可看出,信道可大体分成两类: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p><p>16、L4复习,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变参信道定义快衰落和频率弥散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间弥散相关带宽分集接收,第三章信道与干扰,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通信原理,主要内容,电子工业出版社,通信原理,3.4信道的噪声干扰,电子工业出版社,通信原理,加性噪声,恒参信道由于传输函数不随时间而变,所以噪声干扰主要是加性噪声。加性噪声分为高斯白噪声和脉冲噪声两类。加性噪声虽然独立于有用信号,但它却始。</p><p>17、WCDMA信道结构,中兴通讯学院,.,2,课程目标,学完本课程,您将能够:掌握系统信道分类掌握各种信道功能,.,3,课程内容,系统信道分类各种信道功能,Iu,Iu,UTRAN体系结构,系统信道分类,信道类型。</p><p>18、,1,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霍俊彦学号:04081101602004年12月22日,.,2,主要内容,OFDM发展史及基本原理信道估计的基本方法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发送端导频的选择与插入接收端导频位置信道信息获取的方式通过导频位置获取的信道信息恢复出所有时刻信道的信息,信道估计的实现,.,3,主要内容,OFDM发展史及基本原理信道估计的基本方法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发。</p><p>19、,1,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当信道使用产生竞争时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权,关键问题:,信道共享技术分类(依据连接方式),通过集中器或复用器连接特点:附加设备,集中控制接入方法:顺序扫描查询,或使用中断技术通过公用信道连接(多点接入技术)特点:一条公用信道连接所有主机,按协议分配信道,集中式控制:轮叫轮询传递轮询,分散式控制:令牌环网,传递令牌,获得令牌才有权发送数据,随机接入:站点可随时发送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