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容量.
1 第三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第一节 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第二节 平均互信息 第三节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第四节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第五节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第七节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信道的功能。信道传输信息的 速率。第四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设信道的输入X=(X1。
信道容量.Tag内容描述:<p>1、1 第三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第一节 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第二节 平均互信息 第三节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第四节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 第五节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第七节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信道的功能:以 信号形式传输和 存储信息。 信道传输信息的 速率:与物理信 道本身的特性、 载荷信息的信号 形式和信源输出 信号的统计特性 有关。 信道容量研究内 容:在什么条件 下,通过信道的 信息量最大。 第六节 级联信道 2 o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会引入噪声或干扰,它 使信号通过信道后产生错误和失真; o信道的输入和输出之间。</p><p>2、第三部分 信息论,上午10时30分,2,第三部分 信息论,信息论的三个基本内容: 信息的度量;信息的信道容量;为利用信道容量传输信息所需要的编码。 相应的基本结论为: 如果一个信息源所发出的信息速率不超过信道容量,则尽管有噪声存在,我们总可以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全部信息以任意小的差错频度传过信道。 编码过程有两类: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降低信息速率; 信道编码等效无噪信道。,上午10时30分,3,第十章 信息传输与信道容量,10.1 离散信道的信息传输 1.互信息与条件熵 设有两个符号组: 已知联合概率和条件概率: 定义互信。</p><p>3、第四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信道 信息传输的通道 信息论中与信源并列的另一个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 信道的建模 信道容量 不同条件下充分利用信道容量的方法,一.数学模型,第一节 信道模型及其分类,信道的数学模型: X,p(y|x),Y,1.按其输入/输出信号在幅度和时间上的取值是离散或连续来分:,二.分类,2.按其输入/输出之间关系的记忆性划分:,3.按其输入/输出信号之间是否是确定关系来分:,在某一时刻信道的输出消息仅与当前信道的输入消息有关,而与之前时刻的信道输入无关,在任一时刻信道的输出不仅与当前输 入有关,而且还与以。</p><p>4、第9章 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高斯信道可靠传输信息的能力如何度量?,9.1 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1、高斯信道,加性噪声信道中噪声与信号相互独立且对信号的作用表现为线性叠加,定义,表示,2、高斯信道的噪声微分熵,雅可比行列式,3、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单符号连续信道固定时,I(X;Y)对于信源概率密度函数p(x) 严格上凸总能找到一种信源概率密度函数p(x),使I(X;Y)达到最大,定义,信道固定时平均互信息I(X;Y)的最大值,用C表示,表示,信源平均功率受限下,信宿高斯分布是否可达?,达到信道容量的信源概率密度函数,信道容量,9.2 带宽有限高斯信道的信。</p><p>5、4.2 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4.2.1 离散单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4.2.2 离散无干扰信道 4.2.3 对称信道 4.2.4 准对称信道 4.2.5 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信息传输率R: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所能传送的信息量 信息传输速率Rt: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平均传输的 信息量。t为平均传送一个符号所需的时间。,对于某特定的信道,转移概率p(bj|ai)已经确定,则互信息是关于输入符号分布概率的凸函数。 也就是说可以找到某种概率分布p(ai),使I(X;Y)达到最大,也即R 达到最大,该最大值就是信道所能传送的最大信息量,即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也可定义为信道的。</p><p>6、信道与信道容量,第三章,2,3.1 信道分类和表示参数 3.2 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 3.3 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 连续信道及其容量,内容,3,信道,设信道的输入X=(X1, X2 Xi, ), Xi a1 an 输出Y= (Y1, Y2 Yj,), Yj b1 bm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Y|X): 描述输入/输出的统计依赖关系,反映信道统计关系,信 道,X,Y,p(Y|X),4,无干扰(无噪声)信道,无干扰(无噪声)信道 信道的输出信号Y与输入信号X之间有确定的关系Y=f (X),已知X后就确知Y 转移概率:,5,有干扰无记忆信道,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信道的输出信号Y与输入信号X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但转移概率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