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图谱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判断 正常心电图 心肌梗死 (一)缺血型T波改变 (1)T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上升支与下降支对称 (3)顶端呈尖耸箭头状 (4)超急性期--持续时间短。心电图图谱分析。正常心电图。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可成倍提高至50mm/s或100mm/s。左心室肥大。轮转医师心电图图谱学习。
心电图图谱Tag内容描述:<p>1、常见心电图分析及判断 正常心电图 心肌梗死 (一)缺血型T波改变 (1)T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上升支与下降支对称 (3)顶端呈尖耸箭头状 (4)超急性期-持续时间短:T 波高耸、正向 (二)损伤型ST改变 正常心肌与损伤心肌产生电位差-损伤电流 受损心肌不能或不完全除极-除极受阻-ST移位 心电图特点: (1)ST段抬高 (2)与T融合 (3)弓背向上 “单向曲线” (三)坏死型QRS改变 细胞坏死-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无电流-异常Q波 心电图特点:(1)QRS呈QS或Qr型 (2)Q0.04s 1/4R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根据具体相关导联表现确定: 前间壁 - V1、V2 、V3 前壁 - V3、。</p><p>2、心电图图谱分析,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交界区早搏 左室增大劳损 评论: 1.关于交界区早搏的诊断:导联上,第二个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前有一直立的P波提前出现, P-QRS时间为160ms,考虑为心房激动所致。 2.关于左室增大劳损:RV5=3.5mv,Sv1+Rv5=11.5mv;伴有相应的S。</p><p>3、R,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1,国内一般采用25mm/s的纸速,使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0.04s(即40ms),可成倍提高至50mm/s或100mm/s。,2,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3,右心房肥大,4,左心房肥大,5,双侧心房扩大,6,左心室肥大,7,(六)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符合上述阳性指标越多,以及超出正常范围越大者,诊断的可靠性亦越大。,8,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9,六、左室、右室双侧心室肥大,当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有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p><p>4、R,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1,国内一般采用25mm/s的纸速,使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0.04s(即40ms),可成倍提高至50mm/s或100mm/s。,2,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3,右心房肥大,4,左心房肥大,5,双侧心房扩大,6,左心室。</p><p>5、R 心脏除 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1 国内一般采用25mm s的纸速 使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0 04s 即40ms 可成倍提高至50mm s或100mm s 2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3 右心房肥大 4 左心房肥大 5 双侧心房扩大 6 左心室肥大 7。</p><p>6、心电图诊断 1 第一节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2 一 心电发生的基本原理 一 极化状态 二 除极 三 电偶学说 四 复极 3 4 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5 与体表采集到的心肌电位强度的有关因素为 1 与心肌细胞数量 心肌厚度 呈正比关。</p><p>7、轮转医师心电图图谱学习,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p><p>8、心电图的诊断,Einthoven。Willem 1903年出生,荷兰科学家以心电图的波名开发了心电图检测仪,“艾因托芬”三角形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历史追踪,1860-1927年,历史追踪,1954年美国心脏学会(AHC)提出的计划120岁考上协和医科大学。1947年以总分第一名去美国学习。1950年回国,与方教授一起开始了心电图的研究应用。心电图的临床意义,第二,心电图的临床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