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
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治疗进展 一、概述 1 发病机制 过去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和交感神活性增强 是心衰的重要。2 疗效 评估 过去是以短期的症状减轻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为目标。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推算我国目前成年人中约400万心衰患者 男0.7%、女1.0%。
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Tag内容描述:<p>1、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治疗进展 一、概述 发病机制 过去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和交感神活性增强 是心衰的重要“ 代偿” 机制,不应干预。 现在明确过度和持久的 RAAS 激活和交感活性增强导致“心室重塑”,二者是 心衰最主要发病机制,需要加以干预。 这是一项重要的 认识上的突破。 疗效 评估 过去是以短期的症状减轻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为目标。 现在是以长期的症状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善和降低死亡率为主的评价指标。 3 研究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大系列、前瞻性、双盲 对 照的临床试验。 4 分类 按起病发展。</p><p>2、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 全球约15002000万人 美国约有心力衰竭患者500万人 英国约有60万人 我国心衰患病率约为0.9%,推算我国目前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衰患者,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患病率0.9%,推算我国目前成年人中约400万心衰患者 男0.7%、女1.0%;女性高于男性(p0.05),可能与女性风心病较多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心力衰竭患病率显著上升 城市农村,北方南方,与我国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地区分布一致 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12): 1076-95. 。</p><p>3、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 李兰荪,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严重阶段,我国50家住院病例调查: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达40%,提示予后严重。,定义: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出现心排血量下降,肺淤血水肿,呼吸困难和疲乏等症状。,治 疗,一、正性肌力药物 强心,(一)洋地黄类 地高辛与空白对照 地高辛0.25mgl/d 入选6800例 EF45% 并同时服用ACEI及利尿剂。,35年随访结果:地高辛可改善心功,减少住院率,但对死亡率与对照组无。</p><p>4、1,慢性心衰治疗的 现代模式及进展,1,.,2,前 言,40-60年代CHF治疗:主要采取心肾模式:洋地黄、利尿剂; 70-80年代:转为心循环模式:主要是在强心、利尿基础上,使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试用儿茶酚胺类和非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和氨力农等); 90年代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心衰治疗的新模式-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所用代表性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BB)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2,3,对心衰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细胞凋亡探索疾。</p><p>5、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概念,近年来,由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对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步深人,而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又对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证。因而,心衰的治疗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更新。,一、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心室重塑是导致心衰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表现为心室腔扩大、室壁肥厚和心室腔几何形状的改变(接近球形)。心室重塑的结构基础则是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心肌细胞的变化包括:(1)心肌细胞丧失(坏死与凋亡同时存在)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2)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