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编号:26710116]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
信度指的是一组...1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2第一节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组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特质可以分为多...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Tag内容描述:<p>1、1,第四章,测量信度,2,第一节信度概述,什么是信度?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也叫测量的可靠性。操作定义:rxx=ST2/Sx2rXX=TX2rXX=XX注意:信度指的是一组测验分数或一系列测量的特性,而不是个人分数的特性;真分数的变异数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因此信度是一个理论上构想的概念,只能根据一组实得分数作出估计。,3,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信度指数:相关系数。</p><p>2、1,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2,第一节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组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如善良、聪明;比较稳定,对不同的刺激做相同的反应;特质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智力可以分语言和操作,语言可以分为词汇和文法。通过特质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心理特质的可测性Thorndike“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McCall“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p><p>3、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解答要点: 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 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 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p><p>4、分数的解释 第七章 测验常模 绝对水平 相对水平 一、基本概念 1.原始分数 n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 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2.导出分数 n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 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 比较的分数。 3.分数转换 n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 第一节 分数转换 二、百分等级分数 (一)含义 n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 人数的百分比。 n如果将某一个被试群体分为一百个等级,则每 位被试所占的等级数就是百分等级。 (二)计。</p><p>5、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3) 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3.(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2) 人的心。</p><p>6、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海琦版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p><p>7、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p><p>8、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海琦版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 1 与物理测量相比较 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 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 此题为思考题 3 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解答要点 1 从依据的法则来说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 从测量的内容来说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 其测量只能是间接。</p><p>9、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海琦版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 1 与物理测量相比较 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 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 此题为思考题 3 如何才能证明。</p><p>10、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3) 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2。</p><p>11、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解答要点: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 ,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 间接的。 (3) 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 很低。 .(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p><p>12、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1、心理测量的含义、特点;测量的含义;要素;以及测量的量表 (1)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心理测量的特点 间接性: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从外显行为推测,以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 相对性:测量的结果是与其所属团体比较而言。 客观性:即测验的标准化,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p><p>13、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述 1 心理测量的含义 特点 测量的含义 要素 以及测量的量表 1 心理测量的含义 依据一定的法则 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心理测量的特点 间接性 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 从外显行为推测 以。</p>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相关PPT文档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相关DOC文档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相关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