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______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十六国 东晋。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p>1、1 第第 8 8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的急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p><p>2、1 第第 8 8 课百家争鸣课百家争鸣 1、单选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韩非 2、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主张( ) A兼爱、非攻 B实行“法治” C “无为而治” D “仁”和“爱人” 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 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 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p><p>3、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习题答案第1课P3问题思考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有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P5课后活动1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P5课后活动2A是砍。</p><p>4、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观察、想象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搜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判别和评价。3、 情感、态度。</p><p>5、自学检测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填空(客观)(共6题,共100分)1.张骞通西域(1)西域:甘肃______、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2)背景:______控制西域并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______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3)概况: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______、夹击匈奴友好访问西域国家时间公元前______年公元前______年结果了解了______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东。</p><p>6、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十六国版图,一,东晋的兴亡,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懿的曾孙,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 历元、明。</p><p>7、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一篇章 东晋的兴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2页(2分钟) 思考:东晋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公元317年,司马睿ru,建康(南京),王导(276339年),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与马,共天下”,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荆扬晏安,户口殷实”,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二篇章 南朝的政治,南朝(宋、齐。</p><p>8、第16课 三国鼎立,第16课 三国鼎立,(二)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1、认真阅读课本p74-77页正文内 容,完成助学p71预习笔记。 2、依据助学在课本中进行标识、 补充和提示词。 3、时间限制在8分钟,(三)教师引领 合作探究,第一篇章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3、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黑暗,加之灾荒连年,大量农民衣食无着,最终导致184年黄巾起义的爆发。为镇压农民起义,东汉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强。</p><p>9、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2.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3.培养综合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借古鉴今的能力。 4.通过解决江南开发问题,明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坚定学习的信念,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学习目标,第一篇章,政权更迭,新课讲授,2.东晋的政治: 说出“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 3.北伐梦灭:讲述“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渊源。,(一) 、东晋的兴亡,都城:建康,1.东晋的建立,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淝水之战,氐族建立前秦,统一了黄。</p><p>10、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 晋,西晋,十六国 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北朝 南朝,前秦 383年淝水之战,温故知新,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东晋,西 晋,北魏,东魏,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温故知新,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与“十六国”的并立,317年司马睿建立_______, 都城在________。,东晋,建康,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p><p>11、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题导入,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目标引领,战国七雄,1、结合课本32页地图,完成战国七雄分布图;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32,期待你3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独立自学1,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鲁,越,卫,中山,洛邑,晋,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p><p>12、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发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第19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灭亡(1)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2)原因:统治集团腐朽。</p><p>13、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何处是江南?,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观察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孙吴釉下彩绘瓷双领罐,观察与分析,兴修水利,荆江大堤,开。</p><p>14、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有关陈胜 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主要史实 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经过 2 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3 难点 陈胜 吴广起义的原因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 你会发现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