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编号:9122076]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例5、例6教学挂图。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一)(P57例5、例6)。认识人民币(2)。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Tag内容描述:<p>1、简单的计算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数:1课时课题简单的计算(一)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57 页内容、做一做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具例5、例6教学挂图 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口答1、 3元( )角 50角( )元2、 8元( )角 70角=( )元二、新授1、教学例5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p><p>2、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p><p>3、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1)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课题简单的计算(一)(P57例5、例6)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5教学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主要涉及元和角两个单位),教材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分为两个层次编排: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第二个层次中,教材以直观形式呈现并提示了基本方法,即先将“1元”转化成“10角”再与“几角”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第二个层次直接借助逆向思考得出“18角( )元( )角”,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p><p>4、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兑换,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本单元的内容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时间。</p><p>5、认识人民币(2)课题认识人民币(2)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了解学生春节期间都收到了多少压岁钱,面值分别是多大的。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的学习构建情感基础。2.利用数的组成和知识实现迁移,学习人民币的兑换。例4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兑换。小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容易兑换,但是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兑换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说出每种钱数中分别有几个一或几个十,然后进行兑换。这样的设计既。</p><p>6、练习课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巩固学生学过的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知识,解决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问题等知识。2.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采取合作交流或独立完成等形式去解决问题。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巩固学过的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知识。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5元5角=()角2元8角=()角14角=()元()角69角=()元()角分析。</p><p>7、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填一填。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2、单位是元的人民币分别有1元、( )元、( )元、( )、20元、( )元、( )元。3、单位是角的人民币分别有( )角、( )角、( )角。4、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是( ),最小面值的人民币是( )。5、1元 =( )角,1角 =( )分。二、填“元”“角”“分”。1、一块橡皮的价格是8( )。2、一本新华字典的价格是9( )。3、一个书包的价格是85( )。4、一本“练习本”的价格是5( )。5、一本“数学课本”的价格是4( )5( )。认识人民币(2)1、 填一填。1、。</p><p>8、简单的计算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数:1课时课题简单的计算(一)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57 页内容、做一做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具例5、例6教学挂图 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口答1、 3元( )角 50角( )元2、 8元( )角 70角=( )元二、新授1、教学例5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p><p>9、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p><p>10、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p><p>11、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3元( )角 50角( )元28元( )角 70角=( )元二、新授1教学例5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2教学例6出示例6挂图知道什么?说一说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问:还。</p><p>12、第四课时 简单的计算(二)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例7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1元8角=( )角12角=( )元( )角1元3角=( )角15角=( )元( )角二、互动新授教学例7出示例7主题图。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观察,汇报。“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讨论,交流,汇报。组织看书中方。</p><p>13、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3元( )角 50角( )元28元( )角 70角=( )元二、新授1教学例5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2教学例6出示例6挂图知道什么?说一说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p><p>14、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