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B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1、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题目. 2、了解分析法的分析思路。会用分析法证明题目. 3、能用分析法分析证题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1、证明不等式 2、证明等式。本课主要学习综合法与分析法。引入综合法与分析法。通过对比掌握它们证题的特点。
新人教B版选修1-2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1、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题目. 2、了解分析法的分析思路,会用分析法证明题目. 3、能用分析法分析证题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应用:,1、证明不等式 2、证明等式,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综合法与分析法。通过两个引例出发,引入综合法与分析法,通过对比掌握它们证题的特点,并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在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寻找解。</p><p>2、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2 反 证 法,反证法,内容:反证法的概念、步骤,应用:,1.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2.“至少”、“至多” 型命题,3.否定性命题,4.某些存在性命题,本课主要学习反证法。反证法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盾的结论.本课以视频王戎的故事。</p><p>3、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二课时),1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2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使用转化后的数据,求相关指数,运用相关指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 3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已有知识的不足,激发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寻求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p><p>4、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2 复数的几何意义,本节主要学习复数的几何意义。以在几何上,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实数引入新课。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究为主,利用一个复数是由什么来确定,引导学生来理解(1)复数的第一个几何意义: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2)复数的第二个内何意义:复数与向量一一对应。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复数几何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例题与变式结合,通过例1和变式1和2。</p><p>5、第7课时 反证法 (限时:10分钟) 1下面关于反证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反证法的应用需要逆向思维;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否定结论时,一定要全面否定;反证法推出的矛盾不能与已知相矛盾;使用反证法必须先否定结论,当结论的反面出现多种可能时,论证一种即可 A B C D 解析: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利用逆向思维且否定结论时,一定要全面否定,不能只否定一点,故正确,错误;反证法推出的矛盾可以。</p><p>6、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学业水平达标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对于可导函数f(x),如果f(x0)0,那么x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因为f(x)x3在x0处的导数值f(0)0,所以x0是函数f(x)x3的极值点以上推理中()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p><p>7、第6课时 分析法 (限时:10分钟) 1欲证,只需证明() A()2()2 B()2()2 C()2()2 D()2()2 解析:由分析法知欲证, 只需证,即证()2()2. 答案:C 2要证明(a0)可选择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A综合法B类比法 C分析法 D归纳法 解析:直接证明很难入手,由分析法的特点知用分析法最合理 答案:C 3函数f(x)axb在(,)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p><p>8、第3课时 合情演绎 (限时:10分钟) 1数列5,9,17,33,x,中的x等于() A47B65C63D128 解析:5221,9231,17241,33251,猜想x26165. 答案:B 2下列类比推理恰当的是() A把a(bc)与loga(xy)类比,则有loga(xy)logaxlogay B把a(bc)与sin(xy)类比,则有sin(xy)sinxsiny C把(ab)n与(ab。</p><p>9、学业水平达标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演绎推理“因为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是增函数,而函数ylogx是对数函数,所以ylogx是增函数”所得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误 解析:因为当a1时,函数yloga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