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新人教a版
知识点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目标 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2.掌握二项式定理及其展开式的通项公式.3.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知识点 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概念。思考1 我们在初中学习了(a+b)2=a2+2ab+b2。知识点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知识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
学案新人教a版Tag内容描述:<p>1、4.2结构图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结构图2会画简单问题的结构图,体会结构图在揭示事物联系中的作用(重点)3能够解读结构图,并灵活运用结构图(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结构图的概念及分类阅读教材P74P78“练习”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结构图的概念结构图是一种描述系统结构的图示,一般由构成系统的若干要素和表达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连线(或方向箭头)构成,各要素之间是从属关系或逻辑的先后关系2结构图的分类(1)按功能分类(2)按结构图形状分类,可分为“环”形结构图和“树”形结构图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构成结构图的要素是确。</p><p>2、直线与方程【知识概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以及斜率公式;两条直线平行于垂直的判定。2.直线的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含斜截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含截距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知识结构】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倾斜角和斜率两条直线平行于垂直的判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含斜截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含截距式方程)直线的一。</p><p>3、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组成,领会坐标法的应用.2.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3.能够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用解析法解决数学问题.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思考1在平面中,你最常用的是哪种坐标系?坐标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答案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正,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第三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为负,第四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思考2坐标法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建立恰当的坐标系?答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p><p>4、21.1平面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的表示法,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有关平面的三个公理;3.会用符号表示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平面思考几何里的“平面”有边界吗?用什么图形表示平面?答案 没有平行四边形1平面的概念(1)平面是一个不加定义,只需理解的原始概念(2)立体几何里的平面是从呈平面形的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如课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平面的局部形象2平面的画法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其锐角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邻边长的2倍.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立体。</p><p>5、13.1二项式定理1会证明二项式定理(难点)2掌握二项式定理及其展开式的通项公式(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二项式定理阅读教材P29P31,完成下列问题二项式定理及相关的概念二项式定理概念公式(ab)nCanCan1bCan2b2CankbkCbn(nN*)称为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各项的系数C(k0,1,2,n)叫做二项式系数二项式通项Cankbk是展开式中的第k1项,可记作Tk1Cankbk(其中0kn,kN,nN*)二项展开式CanCan1bCan2b2CankbkCbn(nN*)备注在二项式定理中,如果令a1,bx,则得到公式(1x)nCCxCx2CxkCxn(nN*)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ab)n展开式中共有n项()(2)在。</p><p>6、1.3.1二项式定理学习目标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2.掌握二项式定理及其展开式的通项公式.3.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知识点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概念思考1我们在初中学习了(ab)2a22abb2,试用多项式的乘法推导(ab)3,(ab)4的展开式答案(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思考2能用类比方法写出(ab)n(nN*)的展开式吗?答案能,(ab)nCanCan1bCankbkCbn (nN*)梳理二项式定理公式(ab)nCanCan1bCankbkCbn,称为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C(k0,1,n)通项Tk1Cankbk二项式定理的特例(1x)nCCxCx2CxkCxn1(ab)n展开式中。</p><p>7、习题课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进一步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3.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解决计数问题1两个计数原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排列、组合综合题的一般解法一般坚持先组后排的原则,即先选元素后排列,同时注意按元素性质分类或按事件的发生过程分类3解析受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的一般策略(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2)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3)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4)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5)定序问题,除法处理。</p><p>8、1.2.3 排列组合综合导学提纲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 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解决计数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深化排列与组合的概念.难点: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解决计数问题一、基础感知类型一两个计数原理的应用例1 电视台在某节目中拿出两个信箱,其中存放着先后两次竞猜中成绩优秀的观众来信,甲信箱中有30封,乙信箱中有20封,现由主持人抽奖确定幸运观众,若先确定一名幸运之星,再从两信箱中各确定一名幸运伙伴,有_。</p><p>9、1.2.2 组合习题课导学提纲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应用组合知识解决有关组合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解决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能应用组合知识解决有关组合的简单实际问题.难点:能解决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一、基础感知知识点一组合的有关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组合数,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其公式为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mN*,mn)特别地CC1.知识点二组合应用题的解法1无限制条。</p><p>10、2.3预习课本P424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是什么?通常用什么符号表示?(2)能否根据首项、末项与项数求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能否根据首项、公差与项数求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数列的前n项和对于数列an,一般地称a1a2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即Sna1a2an.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选用公式SnSnna1d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指从数列的第1项a1起,一直到第n项所有项的和()(2)anSnSn1(n2)化简后关于n与an的函数式即为数列a。</p><p>11、习题课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进一步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3.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解决计数问题1两个计数原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排列、组合综合题的一般解法一般坚持先组后排的原则,即先选元素后排列,同时注意按元素性质分类或按事件的发生过程分类3解析受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的一般策略(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2)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3)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4)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5)定序问题,除法处理。</p><p>12、2.2.1条件概率学习目标1.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2.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一条件概率100件产品中有93件产品的长度合格,90件产品的质量合格,85件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令A产品的长度合格,B产品的质量合格,AB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思考1试求P(A),P(B),P(AB)答案P(A),P(B),P(AB).思考2任取一件产品,已知其质量合格(即B发生),求它的长度(即A发生)也合格(记为A|B)的概率答案事件A|B发生,相当于从90件质量合格的产品中任取1件长度合格,其概率为P(A|B).思考3P(B),P(AB),P(A|B)间有。</p><p>13、1.2 应用举例(二)学习目标1.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测量高度的实际问题.2.能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测量角度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一仰角和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做俯角如图所示知识点二坡角与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叫坡度(tan ),如图题型一测量高度问题例1如图所示,A,B是水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45,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点是点C到。</p><p>14、1.2 应用举例(一)学习目标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距离的测量问题知识点一基线的定义在测量上,我们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一般地讲,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知识点二有关的几个术语(1)方位角:指以观测者为中心,从正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所形成的水平角如图所示的1,2即表示点A和点B的方位角故方位角的范围是0,360)(2)方向角:指以观测者为中心,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它是方位角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如图,左图中表示北偏东30,右图中表示南偏西60.思考上两。</p><p>15、1.4.1全称量词 1.4.2存在量词学习目标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概念.3.能判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并掌握其判断方法.知识点一全称量词、全称命题思考观察下面的两个语句,思考下列问题:P:m5;Q:对所有的mR,m5.(1) 上面的两个语句是命题吗?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常见的全称量词有哪些?(至少写出五个).答案(1)语句P无法判断真假,不是命题;语句Q在语句P的基础上增加了“所有的”,可以判断真假,是命题.语句P是命题Q中的一部分.(2)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p><p>16、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并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重点、难点).2.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从属关系”(重点).3.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预习教材P2,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简称集,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3)集合相等:指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漂亮的花可以组成集合()(2)由。</p><p>17、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重点).2.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难点)预习教材P3P5,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定义: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形式:Aa1,a2,a3,an(2)描述法: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写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预习评价】(1)集合xN*|x4<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