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物理第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叫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一般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斜上抛运动的最高点物体的瞬时速度沿水平方向。1.(多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解析】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年高中物理第Tag内容描述:<p>1、第十三章 光章末整合提升突破一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综合应用几何光学是以光线为工具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所以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光的传播规律”画出光路图,然后再利用几何学知识,寻找相应的边角关系。(1)几何光学主要包括四条原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光路可逆原理。(2)解题时常用的三个公式:折射定律公式:n1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全反射的临界角sin C。(3)注意法线的画法:法线画成虚线;法线垂直于界面,如果界面是圆面,那应该垂直于圆的切线,即法线沿半径通过圆心。【例1】 如图1所示,。</p><p>2、第2课时简谐运动的描述研究选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简谐运动的描述考试要求加试c教学要求1.理解全振动的概念2.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意义,掌握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知道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了解式中每个量的意义4.会用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5.经历振动步调不一致的实验过程,体会“相位”的意义6.能从振动图象或表达式中求出振幅、频率和周期7.对相位为零的情况,会根据振动图象写出表达式或根据表达式画出振动图象说明不要求理解“相位”的概念知识点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基 础 梳 理1.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的两倍表示。</p><p>3、第5课时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研究选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考试要求加试b教学要求1.了解固有振动和固有频率2.了解阻尼振动,知道阻尼振动时,振动物体的能量变化情况3.了解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4.了解共振现象,知道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5.理解共振曲线知识点一阻尼振动基 础 梳 理1.固有振动如果振动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此时的振动叫做固有振动,其振动频率称为固有频率2.阻尼振动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我们说振动受到了阻尼,系统克服阻尼的作用要做功,消耗机械能,因而振。</p><p>4、第2讲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电磁波的应用及防护目标定位1.知道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了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2.认识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各波段的特性和主要作用.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和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1电磁波的发射(1)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蒎电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振荡频率足够高;电场、磁场尽可能分布到较大的空间(2)开放电路:电容器变成两条长的直导线,一条深入高空成为天线,另一条接入地下成为地线,形成开放电路2电磁波的传播(1)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传播的无线电。</p><p>5、第五节 物体的内能A级抓基础1下列物理量与物体的内能无关的是()A物体的温度B物体的体积C质量 D物体的运动速度解析: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以及所含的分子数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作这个分子的内能B物体的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D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其温度可能增加解析: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A错误;宏观上,物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温度无关,B错误;物。</p><p>6、电磁波谱(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收音机的波段刻度盘中刻有kHz、MHz字样,它们分别表示() 【导学号:33810253】A千赫,兆赫B. 千米,兆米C千秒,兆秒D千米/秒,兆米/秒【解析】因为“Hz”为赫兹,表示频率,而“k”“M”为“千”“兆”由此可知选项A正确【答案】A2当电磁波的频率增加时,它在真空中的波长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光速,由cf知,f增加时,减小【答案】B3在下列各种光中,波长最短的是()【导学号:33810254】A红外线B红光C紫光D绿光【解析】这四种光中,紫光的频率最高,对应的波。</p><p>7、第4课时波的衍射和干涉研究选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波的衍射和干涉考试要求加试b教学要求1.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和波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2.知道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3.了解波的叠加原理4.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和波发生干涉的条件5.知道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6.经历波的衍射研究过程,体会波的传播特征7.经历波的干涉研究过程,体会波的传播特征8.理解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与减弱的意义说明不要求定量计算有关波的干涉问题 知识点一波的衍射基 础 梳 理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发。</p><p>8、第四节 反冲运动A级抓基础1(多选)在以下叙述的现象中利用了反冲现象的有()A火箭喷气升空B氢气球上升C章鱼喷水快速退游 D潜水艇排水浮出解析:火箭喷气升空通过喷气的方式改变速度,从而改变轨道,运用了反冲运动的原理;氢气球上升是利用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不属于反冲运动;章鱼通过喷水快速退游也是利用了反冲原理;潜水艇排水浮出是利用浮力的改变,也不属于反冲运动,故AC正确,BD错误答案:AC2一人静止于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欲向前运动,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向后踢腿 B手臂向后甩C在冰面上滚动 D向后水平抛出随身物品解。</p><p>9、课时提升作业 二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不定项选择题1.关于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电动势都是感应电动势B.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C.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没有感应电流也可能有感应电动势D.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解析】选B、C。电源电动势的来源很多,不一定是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所以选项A错误;在有感应电流的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故B正确;变化磁场中的不闭合的金属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却有感应电动势,C正确;电路中的电流可能是由化学电池或其他电池作为电源提供的,所以有。</p><p>10、课时提升作业 一 楞次定律一、不定项选择题1.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B.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C.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D.当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必须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楞次定律的实质是确定了感应磁场是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2)若原磁场增大则感应磁场与原磁场反向;若原磁场减小则感应磁场与原磁场同向。(3)磁场与电流的关系用安培定则来确定。【解析】。</p><p>11、课时提升作业(二)楞次定律(4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2015大庆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于磁场中的闭合线圈,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B.闭合线圈和磁场有相对运动,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C.闭合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D.穿过闭合线圈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解析】选D。线圈位于磁场中,如果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则不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A错误;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与线圈是否运动无关,要看其磁通量是否变化,。</p><p>12、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已知水银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水银分子的直径是()A.6MNA13B.3M4NA13C.6MNAD.MNA解析1 mol水银的体积V=M,1个水银分子的体积V0=VNA=MNA,若把水银分子看成球体,则V0=16d3,所以d=6MNA13。若把水银分子看成立方体,则V0=d3,所以d=MNA13,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2.(多选)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估测出油膜分子的大小,下列哪些措施是可行的()A.油酸浓度适当大一些B.油酸浓度适当小一些C.油酸扩散后立即绘出轮廓图D.油酸扩散并待其收缩稳定后再绘出轮廓图解析为能形成单分子油膜,油酸。</p><p>13、2电动势课后篇巩固提升1.(多选)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这表示()A.电路中每通过1 C的电荷量,电源把1.5 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干电池在1 s内将1.5 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 V的蓄电池弱D.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 V的蓄电池强答案AC2.(多选)有关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的电动势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B.当外电路断开时,电源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相等C.电源提供的电能越多,电源的电动势越大D.当电路中通过1库仑电荷量时,电源消耗的其他形。</p><p>14、5内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动能的标志,动能越大的分子其温度也就越高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解析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内能是由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来决定的,分子势能由物体的体积决定,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温度升高,物体内的每一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大C.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D.随着低温。</p><p>15、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对下列相关物理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存放过煤的混凝土地面下一定深度内都有黑色颗粒,说明煤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C.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D.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会变咸,这是盐分子在高温下无规则运动加剧的结果解析水。</p><p>16、3分子间的作用力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B.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只有斥力C.气体分子之间没有分子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A项正确。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存在斥力,但不能说明只有斥力,故B项错误。气体分子之间由于热运动而频繁地发生碰撞,碰撞时有力的作用,所以C项错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同时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但不能说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故D项错误。答案A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有。</p><p>17、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后篇巩固提升1.(多选)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U-I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A.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是1.40 V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是1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 A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 A解析由图象知,电源U-I图象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为1.40 V,则电源的电动势为1.40 V,故A正确;电源内阻r=UI=1.40-1.000.4 =1 ,故B正确;由图象知,路端电压为1.00 V时,电路中电流为0.4 A,这不是短路电流,故C错误;当电压表示数为1.20 V时,I=E-Ur=1.40-1.2。</p><p>18、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传感器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B.金属材料也可以制成传感器C.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感知电压的变化来传递信号的D.水银温度计是一种传感器解析大多数传感器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些金属也可以制成传感器,如金属热电阻,故A错,B对;传感器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因此传感器感知的应该是“非电信号”,故C错;水银温度计能感受热学量,但不能把热学量转化为电学量,因此不是传感器,故D错。答案B2.(多选)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的任务,它可以()A.将力学量(如形变量)转变。</p><p>19、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感生电场由变化的磁场产生B.恒定的磁场也能在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C.感生电场的方向也同样可以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来判定D.感生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曲线,其方向一定是沿逆时针方向解析磁场变化时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其方向与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只能由楞次定律判断,A项正确。答案A2.(多选)在空间某处存在一变化的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磁场中放一闭合线圈,线圈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B.在磁场中放一闭合线圈,线圈中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C.在磁场中不放。</p><p>20、第十章 第4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5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1(多选)(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1kg的0的冰比1kg的0的水的内能小些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D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解析:1kg的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收热量,则1kg的0的冰比1kg的0的水的内能小些,选项A正确;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