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
便秘穴位贴敷疗法 处方 1(组成)甘遂粉、芒硝等量 (用法)将等量甘遂粉。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
穴位贴敷疗法Tag内容描述:<p>1、便秘穴位贴敷疗法 处方 1(组成)甘遂粉、芒硝等量 (用法)将等量甘遂粉,芒硝拌均,用新斯的明调成糊状,填满跻部,然后用敷料覆 盖,胶布固定,每 3-4 天换一次。 (主治)便秘。 处方 2(组成)皮硝 9 克,皂角末 1.5 克 (用法)皮硝 9 克,加水溶解,与皂角末 1.5 克调和,敷跻,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热性便秘。 处方 3 (组成)附子 15 克 丁香 9 克 制川乌 6 克 白芷 6 克 胡椒 3 克 大蒜 10 克 (用法)共捣如泥,敷跻部 8 小时。每日一次。 (主治)寒秘 处方 4 (组成)葱头(连须)3 个 生姜 10 克 食盐 3 克 淡豆鼓 12 粒。</p><p>2、穴位敷贴疗法 中医针灸科 赵瑞国 概述 穴位敷贴技术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 生保健治病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 据,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穴位,通过刺 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 气血、和阴阳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 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历史源流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 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 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 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 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 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子泥贴敷于。</p><p>3、穴位贴敷疗法,起源与发展,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树叶、草茎等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并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可看作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起源与发展,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的蛇咬。</p><p>4、天灸防治支气管哮喘技术,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咳喘,什么是天灸?,天灸:又称为自然灸即药物敷贴疗法,也叫药物发疱。方法是把药物贴附在一定穴位上,病人感觉局部皮肤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小不等的深黄色水疱。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疱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治疗手段,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的一些疾。</p><p>5、穴位贴敷疗法,中医适用推广技术 韩城市中医院内科 康湘文,概说,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p><p>6、穴位贴敷疗法治疗 慢性肺系疾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葛宝和 13793188119,一、概念,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 属于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调动自身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二、历史渊源,贴敷疗法同中医学的其他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草茎等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并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种原始的治疗方法即为贴敷疗法治病的雏形。,。</p><p>7、穴位贴敷疗法,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针灸科 李共信 2012.11.17,一、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p><p>8、哮喘的概念,中医:称“哮证、喘证”,也称“吼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因和病机:,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p><p>9、,穴位贴敷疗法,目 录,一、定义 二、理论依据 三、主要功效 四、主要特点 五、主要用药,六、选穴原则 七、操作流程 八、疗程 九、适应证 十、禁忌证,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 因为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三伏天、三九天)现代 。</p><p>10、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青浦区中医院针灸科,哮喘的概念,西医:哮喘是指有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原因素,通过神经、体液导致气管痉挛的变态反应疾病,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其特点是气道可逆性狭窄并导致呼吸困难,它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肺内可听到哮鸣音,尤其是呼气时哮鸣音更加明显。主要是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概念,中医:称“哮证、喘证”,也称“吼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等。。</p><p>11、天灸防治支气管哮喘技术,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咳喘 江油市中医院康复科 唐跃富,什么是天灸?,天灸:又称为自然灸即药物敷贴疗法,也叫药物发疱。方法是把药物贴附在一定穴位上,病人感觉局部皮肤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小不等的深黄色水疱。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疱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治疗手段,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p><p>12、穴位贴敷疗法,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洪岩,起源与发展,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树叶、草茎等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并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可看作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起源与发展,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的蛇咬伤。,起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ke)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p><p>13、,穴位敷贴疗法,概述,穴位敷贴技术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治病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历史源流,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来治。</p><p>14、,穴位贴敷疗法,目 录,一、定义 二、理论依据 三、主要功效 四、主要特点 五、主要用药,六、选穴原则 七、操作流程 八、疗程 九、适应证 十、禁忌证,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 因为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三伏天、三九天)现代 。</p><p>15、天灸防治支气管哮喘技术,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咳喘,什么是天灸?,天灸:又称为自然灸即药物敷贴疗法,也叫药物发疱。方法是把药物贴附在一定穴位上,病人感觉局部皮肤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小不等的深黄色水疱。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疱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治疗手段,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的一些疾。</p><p>16、穴位贴敷疗法,1,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治疗肌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2,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三伏天、三九天)现代也称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脐中(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3,三伏天,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