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穴位贴敷疗法_第1页
便秘穴位贴敷疗法_第2页
便秘穴位贴敷疗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便秘穴位贴敷疗法 处方 1(组成)甘遂粉、芒硝等量 (用法)将等量甘遂粉,芒硝拌均,用新斯的明调成糊状,填满跻部,然后用敷料覆 盖,胶布固定,每 3-4 天换一次。 (主治)便秘。 处方 2(组成)皮硝 9 克,皂角末 1.5 克 (用法)皮硝 9 克,加水溶解,与皂角末 1.5 克调和,敷跻,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热性便秘。 处方 3 (组成)附子 15 克 丁香 9 克 制川乌 6 克 白芷 6 克 胡椒 3 克 大蒜 10 克 (用法)共捣如泥,敷跻部 8 小时。每日一次。 (主治)寒秘 处方 4 (组成)葱头(连须)3 个 生姜 10 克 食盐 3 克 淡豆鼓 12 粒。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成饼,烘热敷跻,变冷再烘,每次 5-10 分钟,2-3 次。 (主治) 虚秘。 处方 5 (组成)葱头 16 克 生姜 6 克 萝卜 12 克 食盐 20 克 (用法)将药物炒热,外敷贴跻中。 (主治)实秘。 处方 6 (组成)附子 15 克 苦丁香 15 克 炙川乌 9 克 白芷 9 克 皂角 9 克 胡椒 3 克 麝香 1 克 大枣 3 枚 (用法)药粉 3 克与适量大蒜共捣为膏敷跻。 (主治)冷秘。 处方 7 (组成)皂刺 1000 克 (用法)研碎蒸热布包,热敷跻部,待冷更换,连续 7 次。 (主治)淤血便秘 处方 8(组成)藿香 10 克 丁香 10 克 独活 10 克 艾叶 10 克 香附 5 克 当归 5 克 肉 桂 5 克 川芎 5 克 防风 5 克 白蔻仁 5 克 黄白 5 克 制马钱子 15 克 小茴香 3 克 (用法)上药研粉,取适量药粉,以纱布包成鸡蛋大,放在跻上,外用绷带固定,15 天为一疗程。 (主治)各种便秘。 肚脐贴敷疗法 治疗痛经的良方 痛经的主要病机是邪气内伏,气血运行失畅,胞宫脉络瘀阻不通。因经水为血所化,血随 气行,气充血沛,气顺血活,则经行通畅。若气滞血瘀或寒凝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胞脉 瘀阻, “不通则痛” 。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行小腹疼痛、坠胀,甚或腰痛、腹冷,经行量少, 经色紫黯有块,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药用当归 10g,川芎 10g,吴茱萸 10g,肉桂 6g,细辛 3g。将前药共研细末,分成 10 包备用。用前先将脐部用盐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后,取药 1 包,用开水加白酒数滴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封固固定。 亦可外加热水袋热敷 3060 分钟。每晚换药 1 次,于经前 5 日开始,连用 10 日为 1 疗程。 般 35 疗程即可。 此外,气(精)血亏虚,胞宫失于濡养,亦致“不荣则痛 ”。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 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或伴腰膝酸软,头晕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 白,脉细。 治当补益气血,滋养肝肾。药用黄芪 12g,当归 6g,枸杞 10g,山萸肉 10g。共研细 末,分成 7 包备用。每次 1 包,用醋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 封固固定。 。每晚换药 1 次,于经行时开始,7 日为 1 疗程,连用 3 个月经周期。 按: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用水或酒、醋、蛋清、油类等辅料调敷 于脐部,使药效循经直达病所的种外治方法。 脐部(即神厥穴)是任脉的一个重要俞穴,与督脉相表里,冲脉相关联。因冲脉起于胞 中,其前行者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且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 闭合口,其外皮与筋膜直接相连,脐周围又有丰富的静脉网与门静脉联网,而且脐部屏障 功能最弱。根据这一生理特点,脐部敷药敏感度高,易于穿透、易于弥散,有利于药物的 吸收传送。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廉、效及患者乐于接受的特点。其次,脐部用药,直 接作用于冲任二脉,最适宜于月经病的调治(因月经病发生的主要病机在脏腑功能失常,气 血失调,冲任损伤所致)。 敷脐用药,应以芳香走窜,温通透络之品为主,取芳以化湿,香(窜) 以循经、醒脾, 温以散寒益肾则效佳。用治热邪为患,应以清降导热下行及易于弥散之品为宜。若方中香 窜之品不足时,可用少量冰片或樟脑以芳香透达,引药直达病所,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举隅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相应的药物加工后贴于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与穴位的两方面作用来治疗疾 病,在临床应用中收效满意。操作方法是将相应中药研细成末,用姜汁或竹沥水、醋等调制为绿豆 大小颗粒,置于lcrnX15cm胶布或创可贴中间,贴在穴位上,使患 者穴位有胀感或痒感,隔日换药 1次。 1 ,感冒 治疗各种感冒,主要分风寒、风热型。选穴:大椎、肺俞、太阳、头维、天宗、曲池 风府。风热选药:银花 连翘 炙麻黄、前胡、浙贝母、牛蒡子、竹叶、紫苏、羌活;风寒选药:桂 枝 炙麻黄、细辛、羌活、防风、荆芥、浙贝母、紫苏。如阴虚偏重还可加白薇、麦冬、女贞、百部; 阳虚偏重可加附片、桂皮 菟丝子、川I断;痰多可加杏仨、炙紫蔸、炙冬花。 2 喘证 治疗各种喘证,尤善治疗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各种慢性咳喘。选穴:(1)大杼、风池、 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膻中、三阴交;(2)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天突、 涌泉。选药:白芥子、葶苈子、炙麻黄、马兜铃、细辛、杏仁、前胡、桂皮、附片等;热证选药: 苏子、川贝、桑白皮、炙杷叶、炙紫苑、蒌壳、葶苈子、白芥子、胆南星、白芷、炙麻黄 并随证加减药物,按一定比倒打粉制贴药。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3 失眠 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引起的失眠、多梦、烦躁等症 选穴:内关、神门、三阴交、 阴陵泉、涌泉。选药:(1)养心安神药:桂元内、当归、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丹参、自芍、莲米。 (2)清心安神药:朱砂、磁石、黄连、远志、菖蒲、琥珀、赤芍。 4 眩晕 一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等引起的眩晕。选穴:内关、太阳、 丰隆、大椎、涌泉、命门、三阴交、曲池。虚证选药 当归、白芍 枣皮、牛膝、川I芎、天麻、白薇、 补骨脂;实证选药:天竺黄、防风,细辛、石菖蒲、桑白皮、牛膝、天麻、白芷、石决明。 5 胃臃痛 -对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之胃脘痛以及小儿消化不良、慢脾风等均有很好的治 疗效果选穴t足三里、中脘、建里、外关、脾俞、胃俞、 陵泉、太冲。选药一苍术、香附、 陈皮、川芎、茯苓、砂仁、白术、党参、熟军、山檀。根据寒热虚实择药配制陈X,女,45 岁,干部。主诉 胃脘痛5年加重1月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症见胃腕胀痛,纳差胸闷;气 短乏力,面色不华,消瘦,舌姨,苔薄白,脉弦细。选用健脾益气,理气止痛药:白术、苍术、 党参、茯苓、砂仁、陈皮、山楂、枳壳、香附、黄芪。贴穴2周后,胃脘胀痛减轻、纳食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