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和流脑课件
第一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uppurative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散发。冬春季可流行 主要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 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淤点(斑)。2、流脑和乙脑的预防。
乙脑和流脑课件Tag内容描述:<p>1、神经系统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一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uppurative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冬春 季好发,多见于儿童。,一、病因、病机: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G- 病机: 飞 沫 健康带菌者 病人、带菌者(鼻咽部) 入血 呼吸道 败血症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二、病变(脑膜炎症期): 大体: 脑脊髓膜高度充血,脑表面 脓性渗出物覆盖,以额叶、顶叶、 脑底为著。,化脓性脑膜炎,脑表面脓液覆盖,脑沟模糊不清,镜下: 脑膜充血,蛛网膜下腔积脓 (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p><p>2、神经系统疾病,吴圆圆 南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学,神经元(感觉、运动、记忆、思维、情感、心理) 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星形胶质细胞(复杂,部分功能类似纤维母细胞) 小胶质细胞(CNS的巨噬细胞) 突起构成的毡样结构,流行性脑膜脊髓膜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散发,冬春季可流行 主要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 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淤点(斑) ,脑膜刺激征; 重症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病因和传播途径,脑膜炎双球菌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发病机制,鼻咽部粘膜,1. 上呼吸道 。</p><p>3、流脑和乙脑 lcm75318 小学健康教育第10册第7课,学习要求,精神饱满,轻松、愉快,投入,收获,知识要点,1、流脑和乙脑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 2、流脑和乙脑的预防。,新闻链接,截至日前,安徽省局部发生流脑疫情,已累计61个病例8人死亡。 据报道,自2004年12月下旬以来,在安徽芜湖、滁州、安庆、巢湖、合肥等地的个别学校先后暴发局部流脑疫情,其他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散发病例。引起流脑局部传播流行的主要是C群脑膜炎双球菌。 据介绍,此次发病者以中小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7,年龄多在13岁18岁之间。已报告的在安徽死亡的5名死者,都是。</p><p>4、流脑预防与控制,湖北省卫生厅 湖北省疾控中心,主要内容,疾病概述 流行情况 免疫预防 预防控制,疾病概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erebro-Spinal Meningitis,以下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疾病概述,脑膜炎奈瑟氏菌(Nm) 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呈肾形或卵圆形,常成对排列,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 该菌抵抗力很弱,对寒冷、干燥、热力、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