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能动
2.法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意识的能动Tag内容描述:<p>1、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京山一中 刘芳一 知识归纳起源: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性质: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正确理解人工智能)。意识的含义形式。</p><p>2、1 / 7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第二框意识的能动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认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不同意识的不同作用,懂得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课内讨论、分析、交流,使感性材料变为理性知识,领悟意识的能动作用,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案例分析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懂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教学过 程: 导入新。</p><p>3、意识的能动作用专题【方法指导】1.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点拨:(1)通过三个“并不意味着”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p><p>4、意识的能动作用专题【方法指导】1.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点拨:(1)通过三个“并不意味着”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通过三个不同于把握意识。</p><p>5、谈谈意识的能动性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识。简而言之,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意识有一种本领,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无论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是理性动物”, 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思。</p><p>6、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它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可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阪碍作用。本文从自我意识、对象意识、个人意识、社会意识几个角度分别考察了意识能动性的积极效应,并着重分析了落后保宁的传统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消极效应。本文旨在说明改革开放既需要发扬意识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弘扬优秀的传统意识,又需要摒弃落后保宁的传统观念,解放思。</p><p>7、一、材料二、意识三、材料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材料与意识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什么是意识?2.法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则是什么?意识是人脑的功能,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形象。(1)物质,(2)世界的物质性:世界在物质上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原始的,意识是衍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意义,(2)本质,意识是人脑中客观存。</p><p>8、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客观原因方面:最根本的是 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2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第一,立场不同; 第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第三,知识构成不同。,方法论:(怎样做),道理:1 楼房是通过建筑工人的劳动建起来的; 2 建筑工人的劳动决不是随心所欲的, 他要依据图纸的设计来进行,1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注意:1 意识指导人的行为, 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2 意识不能直接引。</p><p>9、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在哲学教学中,我们通常难以区分这三者,尤其是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的区别。首先我们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讲清重点】1“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区别和联系?(1。</p><p>10、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什么是什么是 意识意识 起源起源 生理基础生理基础 内容内容 本质本质 物质物质 意识意识 决定决定 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动物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动物 能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能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 人的意识具有巨大的人的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能动作用作用 学习目。</p><p>11、意识的能动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识记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的特点 2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 学会分析各种现实问题 2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之后 能够充分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解决现实问题 态度 情感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意识状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意识的能动作用 2 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及其表现 教学过程。</p><p>12、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在哲学教学中 我们通常难以区分这三者 尤其是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什么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讲清重点 1 主观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1 主观能动性 是指 想 和 做 以及在 想 和 做。</p><p>13、,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讲人:兰琼10市场营销101103018,.,2,(一)意识的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3,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p><p>14、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p><p>15、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含羞草,高级动物对客观环境产生统一反映就是动物心理(条件反射),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在低级反应形式的基础上经过自然界长期发展形成的高级反应形式。,科学研究: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黑 猩 猩 灭 火,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上述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发。</p><p>16、目录标题2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还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4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的作用不同5浅谈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学 号:E1504C73118学生所在学院:外语学院学 生 姓 名:朱凯玲任 课 教 师: 教师所在学院:外语学院。</p>